目前互聯網上除了存在豐富的有益信息外,還存在大量色情、暴力、虛假廣告等有害信息,這些垃圾信息泛濫已形成網絡新公害,就像大城市中的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造成環境和生態汙染一樣,阻礙了用戶迅速查找有用信息,需要及時處理。不良信息的大量出現會使人們的視線受到幹擾,如何排除不良信息的幹擾,並從網上過濾出真正適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已成為網絡受眾麵臨的重要挑戰。在網絡信息的海洋中查找所需的信息,絕非一件輕鬆自在的事。色情信息泛濫是信息泛濫的重要部分。互聯網上的色情文化發展速度驚人。從網絡大規模商業化到現在也不過幾年的時間,然而色情文化已滲透到網絡空間的每一個角落。
絕對的信息傳播自由也造成絕對的信息泛濫。互聯網帶來傳播空前自由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垃圾信息,影響著人們有效地尋找、接收和消化其他有用信息。這也再次印證了奈斯比特在20世紀80年代就提出的觀點:“失去控製和無組織的信息在信息社會裏並不構成資源,相反,它成為信息工作者的敵人。”
信息傳播的空前自由為人類帶來太多的信息而導致信息選擇的缺乏,造成信息選擇的不自由。因為過多的信息會使人無從突破。阿爾夫·托夫勒在《未來的震蕩》中曾對這種情況做過這樣的表述:“有時選擇不但不能使人擺脫束縛,反而使人感到事情更棘手、更昂貴,以至於走向反麵,成為無法選擇的選擇。一句話,有朝一日,選擇將是超選擇的選擇,自由將成為太自由的不自由。”
人們一方麵享受著網絡上豐富的信息帶來的便利的同時,另一方麵也在忍受著“信息爆炸”的困擾。“信息爆炸”已經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負麵的影響。在一些情況下,每天要處理的信息超過人們的分析能力,妨礙了人們的決策效率,甚至導致決策失誤或是難以作出最佳決策。在一些情況下,收集不少信息所花費的成本已超過了信息本身的價值。
個人接收信息嚴重超載由於個人用於接收、處理信息的時間和能力有限,而大眾傳媒借助新科技傳播信息的時間和能量的無限拓展性,導致信息洶湧而來,大大超過人的處理能力和有效應用的需要,出現信息超載,引發一係列社會問題:信息太多導致的緊張不安、精神崩潰,濫用信息造成的信息犯罪,信息堆積引起的信息危機、信息雪崩、信息的錯誤判斷。
信息的真實性是阻止因特網正常發展的一大難題。互聯網從整體上缺乏傳統媒體的“把關人”。網民可以隨意在網上發布信息,信息在生產、傳遞過程中沒有傳統媒體的層層審查程序,沒有人對這些信息的嚴謹性、真實性、權威性把關,而且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製造假新聞、假照片易如反掌。由於網絡的開放性、自由性,造成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發布信息,造成網上信息真假難辨,更有甚者,有人故意乃至惡意散布虛假信息。
人們試圖從技術上尋求辦法。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各國日益將研究重點放在數據庫技術、信息挖掘技術、信息標準化技術上,形成了信息獲取技術的研究熱潮。產生了有許多學科互相交融的新的交叉學科——知識發現。
目前人們獲取信息的方法主要有檢索(Search information retrieval)技術,如分類目錄型搜索引擎、基於關鍵詞的檢索搜索引擎、基於內容的檢索等技術。另外,一些ICP(網絡信息內容提供商)通過智能化的代理服務器,由用戶定製感興趣的信息,從網上將有關信息定期發給用戶,幫助用戶高效率地從網上提取有價值的信息,這就是郵件列表推送(Push)服務。
近兩年數據采掘(Data Mining)技術的研究成為新的熱點。數據采掘技術是從大量的數據中發現隱含的、前所未知的、對決策者具有潛在價值的知識和規則。這些規則包含了數據庫中一組對象之間的特定關係,揭示出一些有用的信息,為經營決策、市場策劃、金融決策等提供依據。以此來從數據庫的相關集合中抽取出有價值的知識、規則或信息,從而使數據作為豐富可靠的資源為知識歸納服務。數據采掘是一項正在發展中的技術,它的成果必將對信息獲取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