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網絡媒體的宏觀管理(1)(2 / 3)

黑客一詞最初是指那些癡迷於計算機的電腦天才,而現在則成了對網絡係統非法入侵者的統稱。黑客問題已經成了全球關注的世界性問題。以網絡安全技術最先進的美國為例,白宮、美國國防部、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重要軍事基地、科研部門、美國航空航天局、著名企業網站都有被“黑”的記錄。從理論和技術上講,沒有哪個網站敢說自己不會被黑客攻破。黑客,利用某種技術手段,侵入他人網站,堵塞他人網站信息通道,塗改、刪除他人網頁信息,有如蒙麵人穿門入室。據FBI(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調查,計算機犯罪中,有80%的案例為“黑客”通過互聯網非法侵入別人的計算機網絡係統。每年,美國政府的計算機係統遭非法侵入的次數達30萬次之多,“黑客”犯罪引起的損失估計有15億美元。

計算機病毒是一種計算機程序,具有寄生性、潛伏性、隱藏性和傳染性的特點,一旦發作,會修改係統信息、影響係統運行的穩定性或奪取對係統的控製權。一些惡性病毒會使係統崩潰,甚至毀壞硬件,使整個網站的設備全部報廢。

在針對網絡傳播的襲擊中,黑客是攻擊的執行者,計算機病毒則是黑客的首選武器。現在,一些國家已開始組建“黑客部隊”,專門用來發動網上攻擊,對網絡傳播危害最大的,正是這種有國家和政府支持的“合法”黑客。

運用網絡編程、加密、解碼技術或工具,利用其居於互聯網服務商(ISP)、互聯網信息供應商(ICP)、應用服務供應商(ASP)等特殊地位或其他方法,在互聯網上實施嚴重危害社會和他人的行為,其表現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為在計算機網絡上實施不法行為,襲擊網站、在線傳播計算機病毒。一種為利用計算機網絡實施不法行為,利用計算機網絡實施金融詐騙、盜竊、貪汙、挪用公款、竊取秘密和其他不法行為,如電子訛詐,網上走私,網上非法交易,電子色情服務及色情、虛假廣告,網上洗錢,網上詐騙,電子盜竊,網上毀損商譽,在線侮辱、毀謗,網上侵犯商業秘密,網上組織邪教組織,在線間諜,網上刺探等。其特點為行為的跨國性、公然與隱秘的交織性、無現場性、危險及結果的可修改性和成本的低投入性。雖然世界各國對網絡文化垃圾的傳播都有一定程度的限製,但要將這些東西從互聯網上清除,還需要漫長而艱苦的努力。

中國修訂後的《刑法》第286和285條明確規定了計算機網絡犯罪量刑標準,罪犯可最多被判處5年監禁。侵入他人計算機在美國是一項重罪,計算機黑客可能麵臨無期徒刑等極為嚴厲的懲罰。

中國的網絡安全狀況不容樂觀。近幾年來,中國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的各類違法行為正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此外,國際黑客也頻頻“光顧”中國網絡。更嚴重的是,許多網民對信息安全缺乏應有的警惕和認識。例如,超過一半的網民對於自己的電子郵件賬號一直不換,一個月換一次密碼的隻是少數。目前中國網絡係統其實非常脆弱,提高計算機網絡可靠性和安全性應該成為互聯網用戶的當務之急。他說,在美國,網絡安全費用占網絡工程總費用的20%,而在中國這個數字要小於1%。

基於安全的理由,中國將出台的電子政務係統平台,將從微軟的軟件,轉向Linux係統。依據中國政府采購法,除個別情況外,在同等條件下,隻要中國內地有的軟件,官方就不會買國外進口的。微軟在中國目前的勢力龐大,約有九成五的用戶都是采用微軟的窗口係統,但在大陸官方近來積極籌建的電子政務係統方麵,有官員認為,如果再采用美國廠商微軟的軟件,那未來中國的機密政務要被外國竊取將易如反掌,因此,在安全的理由下,中國電子政務平台開始轉向Linux。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商品化的通用高性能微處理晶片——“龍芯一號”等產品也不斷問世,標誌著中國晶片走上產業化道路,對國防、國家安全也將起重大作用。

二、侵犯知識產權

信息生產、加工和處理的計算機化、網絡化大大方便了信息的複製和抄襲。正如有人戲稱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網絡內容提供者)是“Internet Copy&Paste(網絡複製和粘貼)”,一針見血地反映出網絡上知識產權保護的混亂狀況。侵犯網絡知識產權的形式包括抄襲他人的文字作品、網頁設計,任意下載、刪改、轉發和刊登其他網站的信息內容,以至於當前網站告網站、網站告傳統媒體、傳統媒體告網站、著作權所有人告網站等訴訟案例頻頻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