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對比型的關係
對比型的關係是指在人物之間沒有明顯的衝突,或者說雙方沒有相反的意誌,而由於對待事物的態度不同,或者由於做事的方法不同,或者由於表達感情的方式不同,形成鮮明的對照,這種人物之間的關係就叫做對比型的關係。通過對比,可以使雙方的性格顯得十分鮮明。當然,前麵我們提到衝突型的人物關係也是一種對比,但那是在運動中的對比。這裏所說的對比主要是指靜態的、平麵的對比。
處於對比關係中的人物,他們的性格差異的程度是不同的,由此所表現的行為差異也就不盡相同。比如:廣播劇《金鹿兒》中的金明露和王淑嫻這兩個人物性格差異較大,所以在性格對比上也是多方麵的、豐富多彩的。一般來說,差異越大,對比的效果就越強烈;差異所表現的方麵越集中,性格對比也就越鮮明。我們在編寫劇本時,不僅要使主要人物之間形成鮮明的性格對比,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之間,次要人物與次要人物之間,也要在對比中顯示出各自的不同性格特征,形成互相映襯、互相對照的人物關係,這樣使劇中每個人物的性格才能愈加鮮明、突出。
(三)並進型的關係
並進型的關係指的是雙方在意誌上、目的上相同,而且在行動上又一致的關係,可以說是並肩前進的人物關係。處於並進關係中的人物,因為他們的行動一致,在性格的表現上又相互補充或相互疊加,使得人物形象顯得更豐富、更清晰。比如:廣播劇《你是共產黨員嗎?》中,劉大山和呂久才兩個人物就屬於並進型的關係。他們在對待白帆的態度上有一致的看法,為了維護黨的優良作風,在處理古塔車站事故的問題上,劉大山與呂久才雖然地位不同,一個是北方鐵路局局長,一個是鐵路扳道工人,但因為在意誌上相同,身為局長的劉大山對扳道工呂久才可以稱兄道弟,而且在住招待所時,服務員在電話中問呂久才是什麼級別的時候,他可以把一個普通工人稱之為“是我的上級”,從另一個側麵把劉大山這個人物的平易近人的性格表現出來了。而呂久才知道劉大山是個堅持原則的局長,才肯於向他反映、揭發藍天分局局長白帆隱瞞事故的事情真相,並且敢於署上名字,說明他對劉大山的信任,也表現出一個老扳道工人、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及無畏的性格。
從以上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並進型的人物關係對表現人物性格所起到的補充、反襯的作用。劇作者在編寫劇本時,要視劇情的需要,把不同的人物糾葛到衝突、對比或並進的關係之中。但是,這些關係在劇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劇情的進展,人物關係也或多或少地有所改變,有的由並進型變成衝突型或對比型,有的由對比型變成衝突型的關係。不同人物之間的“矛盾”、“反感”是戲劇情節的主要內容,但不是唯一的。在劇本中人物之間的“聯係”、“同情”以及“一般的相互關係”,也是情節發展的因素,同樣是構成戲劇情節的有機部分。我們在編寫劇本時,要巧妙地把這幾種人物關係糅合在一起,構成全劇情節的重心。劇中人物總是由一定的社會關係、階級關係和曆史關係聯係在一起的。但是,這些關係隻是表現人物性格的環境和條件,人物關係的核心還是由不同性格的人物在鬥爭中逐漸形成的。這裏又牽涉到劇中情節的第三個因素——人物性格。
三、人物性格是情節的核心
劇作者的任務是寫人,展示人的人生道路、生活命運。在創作劇本時,刻畫人物性格是非常重要的。怎樣刻畫人物性格呢?恩格斯說,刻畫人物性格“表現在他怎麼做”上。但劇作者在構思情節時要善於從人物關係中體察人物的性格是怎麼發展的。陳荒煤同誌說,人物的性格“是由一個人的出身、教養、經曆、鍛煉、社會地位和世界觀所決定的品質上的基本特點,以及個性特征融合起來的結晶,總是在重要的行動中閃著特有的光輝,決定他在生活中、鬥爭中與各種人所構成的社會關係,決定他在什麼情況下麵,必須采取什麼態度,這樣做,或者那樣做。這就是真正的性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