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奔吧,金色的小鹿!
這首主題歌,一方麵揭示了該劇的主題思想,另一方麵,充分展現了金明露開朗活潑的性格特點和她對生活的無限熱愛之情。
主題音樂要求具有準確的形象和鮮明的性格特征,富於表現力和感染力。它應該像一條紅線,貫穿於全劇的始終。劇作者在構思劇本時,應該發揮主題音樂在劇中揭示主題和刻畫人物性格方麵的功能,增強劇作的藝術感染力。
二、開場時營造氣氛的音樂
一部廣播劇所要表現的故事,都必須在一定的環境和場景中展開,隻用解說描述場景和環境會使聽眾感到呆板、乏味;用音響效果表現固然有真實感,但容易使聽眾感到單調,缺乏美感。如果將音樂同解說和音響效果結合在一起來表現環境,就能使廣播劇具有真實感和現場感,引起聽眾的興趣。因為音樂往往有一種形象,有一定的畫麵感,它能起到描寫環境、烘托場景的氣氛的作用,也可以表現一定的社會特點、時代背景、民族風貌,合理地運用音樂可以加深劇情的色彩,鞏固由語言所塑造的形象。
廣播劇《南宮玲霞》的開頭,一段描述性的音樂把早晨的那種恬靜、清新的場景氣氛烘托得很貼切、生動,不僅給聽眾一種悅耳優美的感受,而且加深了由解說的敘述而得到的印象,喚起了聽眾的畫麵聯想,使聽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我們聽到廣播劇《紅岩》開頭播放的流行歌曲音樂,表明了這是發生在解放前的故事,開始音樂不僅交代了時間,而且也交代了社會背景和劇目的基調。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廣播劇,由於看不見形象,借助該民族所特有的音樂來加強劇本所描寫的民族生活環境,也能起到加深聽眾印象的作用。各地區、各民族都有當地人民的地方特色音樂旋律,這些音樂旋律往往代表著這個地區或民族的生活情調,用音樂來表現很能說明問題。音樂對於民族風貌的描寫作用,是語言所代替不了的。例如在廣播劇《慕鄉之心》中,作者寫到:“古老的木卡姆音樂升起”,“傳來杜塔爾琴聲,奏喀什噶爾民歌《阿西納彙》,淒婉悱惻”。這樣的音樂用語言就很難說清楚,隻有用具體的音樂旋律來表現。音樂可以超越民族之間的界限,不懂得其他民族語言的人,在欣賞其他民族的音樂時卻不會遇到語言的障礙。同樣,運用異國情調的音樂也能起到這樣的作用。比如:廣播劇《碧血黃花》開篇就運用了富有日本民族色彩的音樂,聽眾從音樂旋律中自然聯想到故事是發生在日本的國土上,引起收聽的興趣。
三、描寫情景的音樂
這種音樂所表現的範圍是很廣的,它“不僅能表現音樂會場等在現實生活中能聽到音樂的地方,還可以描寫陽光和煦的公園、秋天寂寞的高原等單純的情景,一直到喧嘩的街頭、人山人海的會場等複雜的場麵。……回憶、夢、天堂、地獄、海底等空想的和想象的情景就更需要靠音樂來描寫了。”[3]在表演神話劇、童話劇、民間傳說的故事劇、科學幻想的劇目時,音樂出現一種神奇的富於幻想的旋律,便會把聽眾帶入那神話的世界、幻想的境地。因為這些情景相對來說都是較為特殊的,音樂可以增加情景的表現力。廣播劇中如果缺少一定的描寫情景的音樂,不但會使情緒氣氛減弱,而且戲的立體感也因此會被減弱,使聽眾對劇情很難產生鮮明的印象。
四、表現和輔助感情的音樂
“音樂是一種抒情的藝術,它的特長是善於表現感情,善於表現那言詞所難以形容的人們內心深處的感情世界。因而音樂又善於鼓舞人心,振奮情緒,陶冶品德。”[4]音樂在廣播劇中能夠隨著事件的發展和情節的變化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比如:廣播劇《杜十娘》中,李甲和杜十娘乘馬車離開了花花世界的京都,奔向南方的途中,他們打開了車窗,這時一陣清亮婉轉的牧笛曲傳進了他們的耳中。他們看到了一片美麗遼闊的田野,於是他們在一起暢談,表達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這裏的音樂不僅揭示了旅途的特定環境,而且也表現了杜十娘脫離苦海、跳出火坑之後的自由和開朗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