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音響效果的語彙要明確、清楚、易懂,易於引發聽覺的聯想,克服廣播劇一聽而過的局限性,使聽眾產生共鳴。山東台製作的廣播劇《內當家》中選用的牲畜的噴鼻聲、哞哞的叫聲、馬車鈴鐺的叮當聲以及鑿石頭聲、舀水聲、滑車上下滑動聲,等等,這些聲音形象由於人們常常聽到就比較熟悉。相反,英國廣播劇《複仇》中有些音響效果就不明確、不易懂,這樣不僅不能引起人們豐富的想象,還會破壞藝術的效果。在運用音響效果時,要根據廣播劇的情勢的發展,造成各種不同的意境,給聽眾以聯想的餘地;要抓住特定情境下的典型聲音,將音響效果融入戲劇的衝突中去,讓它和人物命運緊密地聯係起來。
自然主義的音響,雖然是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的,但是當它們不是與劇中的主題、場麵、情節有機聯係起來時,不但不能起到“渲染”的作用,反而會擾亂和破壞聽眾的注意力,這樣使用音響效果就失敗了。
總之,使用音響效果一定要讓它在有限的時間裏高度發揮它的藝術職能,完成它本身的藝術使命。
廣播劇是聽覺藝術、聲音藝術。聽覺形象可以喚起視覺形象,聲音可以引起聽者的想象和推理。聲音也可以不依靠其他輔助力量,直接打動聽眾的心,這種生活經驗是人人都有的。所以,從事廣播劇創作的作者,在坐下來構思劇本的時候,就應該把在生活中觀察時所獲得的聲音因素盡量融入劇本中去,使各種因素有機地配合起來,共同推進劇情的發展。
廣播劇作者在創作劇本的時候,寫好音響效果的要求是很重要的,這可以看出作者對他所描述的生活是否熟悉,構思是否成熟。音響效果配製的具體意見和要求,雖然話劇劇本上也有,但廣播劇另有它的特色。我們以廣播劇《鄉音》中的描述為例:
〔音響效果:遠處傳來一聲公雞報曉,它的同類們此起彼應。近處,忙碌覓食的各種小鳥發出各種頻率的啼鳴,像有著許多聲部的優美悅耳的混聲合唱。少頃,林間小路上輕輕飄來石榴那充滿青春活力的腳步聲(漸近),歌聲也漸漸清晰起來。幾隻山雀在石榴姑娘的頭頂上叫個不停。〕
……
〔音響效果:石榴奔跑聲……推開竹籬笆門,院中的雞群驚嚇地撲打著翅膀,“咯咯”、“嘎嘎”地叫著,石榴推開屋門,撲到桌上慟哭起來……一隻小貓咪躥上桌子圍著石榴親熱地“咪咪”叫著……石榴哭聲漸弱、抽泣聲。〕
從這些音響效果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在表現動作方麵廣播劇比起話劇有更大的空間。
音響效果的寫作之所以反複強調,一則是過去的劇作者對它常常是忽視的,使得導演和製作音響效果的藝術工作者缺少依據;二則廣播劇劇本現在出版的機會較多,出版文字性的讀物就應該用文字的語言來表現內容,音響效果寫得富有文學性還可以為讀者提供更為廣闊的想象天地,它比起那種簡單化的描述有更大的藝術價值。
思考題:
1.為什麼說音響效果是廣播劇藝術表現手段之一?
2.音響效果在廣播劇中可分為幾大部類?
3.在廣播劇中應如何使用音響效果?
注釋:
[1]引自《電影文化》1980年第12期,第74頁。
[2]陳犀禾:《電影的畫麵與聲音》,中國電影出版社1982年版,第80頁。
[3]《廣播劇選》,廣播出版社1982年版,第1頁。
[4]〔匈〕貝拉·巴拉茲著,何力譯:《電影美學》,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年版,第211頁。
[5]〔匈〕貝拉·巴拉茲著,何力譯:《電影美學》,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年版,第226頁。
[6]〔匈〕貝拉·巴拉茲著,何力譯:《電影美學》,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年版,第226頁。
[7]蔡子民編譯:《廣播劇的特點和方法》。
[8]《廣播劇選集》,廣播出版社1983年5月版,第8頁。
[9]上海台俞非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