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要注意選擇那些能啟發聽眾想象的題材,如科學幻想題材、童話題材、神話題材等都能啟發聽眾的種種想象。此外,那些傳播知識、陶冶情操、給人以美的享受的題材也適合編寫廣播劇。
5.要注意選擇有地方特色的戲劇題材。廣播劇的傳播範圍很廣,如果大家都圍繞某個題材進行創作,必然會出現撞車的現象。特別是改編劇作的選材,往往出現許多電台都選某篇小說進行改編,使人力、財力都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如果選擇在本地區富有地方特色的題材進行創作就可以避免撞車的現象,反而會有新意、有特色。比如:廣東台製作的《碧血黃花》是描述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喻培倫的英雄事跡,這個故事就發生在廣東;湖北台製作的《向警予》,講述了向警予這位女英雄的事跡,出自武漢;中央台製作的《晶瑩的心》,劇中描述的劉玲的感人事跡發生在北京;《詩人納紮爾》講述的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曆史人物;《沙海魂》中描寫的勞動人民保衛莫高窟藝術的忠魂曲是發生在甘肅省的敦煌縣;《序幕剛剛拉開》所表現的是黑龍江林區的生活。這些劇目的題材很有地方特色,而且很少會與外省市發生撞車的情況,當然也不會出現雷同的現象。任何藝術品隻要有特色,它的價值也就表現出來了。選材時注意有地方特色,其藝術效果已被許多獲得成功的劇目所證明。
總之,在廣播劇的選材上,首先要歌頌我們社會主義祖國的新時代,把社會主義新人、新事、新風貌寫出來,搬上廣播劇的舞台。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任務,也是廣播所要求的。“廣播、電視是教育、鼓舞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最強大的現代化工具,這就是廣播電視工作的根本性質和任務。”至於廣播劇的根本任務又是什麼呢?“廣播劇的根本任務也就是:教育、鼓舞全國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鬥。”因此,“我們廣播劇在正確地揭露黑暗的同時,要更多地注意表現光明的事物,給人們以方向、信心和力量。我們廣播可以很快地傳播到城鄉各個地方,傳播到各個工廠、農場、營房、商店、學校、家庭。每個廣播劇的製作者,都有責任慎重地考慮它的社會效果,它能否給聽眾以美的欣賞和陶冶,能否教育、鼓舞人們去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3]。這是對我們廣播劇作者最起碼的要求。我們要不斷地提高創作的思想水平和作品的藝術質量,努力攀登文學藝術的新高峰,為建設高度發展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
第二節 題材要多樣化
由於生活是豐富多彩、寬廣博大的,因而反映生活的廣播劇取材的範圍也是廣泛而多樣的。加之廣播劇擁有各個層次的聽眾,影響非常廣泛,這就向廣播劇創作者提出了不斷地擴大自己題材領域的要求。
概括起來,廣播劇題材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現實題材
這是指以反映現實生活為內容的劇目。現實題材的劇目在廣播劇中應占主要地位。社會生活的發展是日新月異、朝氣蓬勃的,社會生活的矛盾在時刻發展、不斷變化,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點。廣播劇應該著重反映現實生活中,特別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先進人物與先進事跡。在反映現實生活某一領域的題材時,還應該注意不要停留於表麵,而應該將自己的藝術筆觸,深入這一領域的新的角落,及時反映社會生活的新變化、新矛盾和廣大人民群眾十分關心的新問題,樹立具有獨特個性的新形象,抒發創作者的感受,給聽眾以強烈的新鮮感、新啟迪,使廣播劇更有真實性和針對性。這就要求創作者要緊跟這個時代的步伐,寫出人們在社會發展中產生的新關係及新的思想內涵,寫出在改革開放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新人。新,是廣播之長,同時也是廣播劇之長。各項建設迅速發展,新事物層出不窮,我們要善於在現實生活的廣闊天地裏發掘新的題材。
二、曆史題材
這類劇目是根據真實的曆史事件和人物改編創作而成的廣播劇。曆史廣播劇雖然取材於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但完全允許而且必須在曆史事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虛構。那種提出曆史劇完全做到人物、事實都要有根據的要求會束縛作者的藝術再創造,不符合戲劇藝術創作的特點。但是在寫曆史題材的劇目時,虛構要有一定限度。比如:曆史上著名的重大事件不能虛構;著名的曆史人物的基本麵貌不能虛構;曆史事件的時間順序和氣氛不能顛倒。因此,在寫曆史劇時,要以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作為指導,對曆史事件和人物作出正確的評價,所描寫的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要做到“使古人帶有古人的特征,古事帶有古事的特征,表現出曆史的具體性”[4],而不應該任意拔高或歪曲曆史人物。黑格爾說過:“人們總是很容易把我們所熟悉的東西加到古人身上去,改變了古人。”[5]這樣做其實無助於提高作品的思想,反而使古人的形象得不到正確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