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選材、題材和主題(1)(1 / 3)

學習目標:

·認識在創作廣播劇時選材的重要性。

·了解廣播劇創作時主旋律與多樣化的關係。

·如何把握劇作主題的深刻性。

廣播劇作者在進行劇本創作時,同其他戲劇創作一樣,總是從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或者從古今中外幾千年紛繁浩瀚的曆史資料中選擇適合編寫的材料來構思劇本。選材是進行創作的第一步。但是,在創作過程中又涉及素材、題材和主題幾個方麵的相互關係。

第一節 選材的著眼點

廣播劇是電台廣播的劇種,它麵對千百萬聽眾,要求劇作要十分注意宣傳效果。因此,對題材的選擇一定要有嚴肅的態度,正確的立場。

那麼,選材應該從哪些方麵著手呢?具體來看,涉及以下幾個方麵:

一、選擇具有時代感的題材

題材的時代感強不強,時代精神體現得怎麼樣,常常是衡量一部作品思想性的標準。鄧小平同誌在1983年10月黨中央召開的十二屆二中全會上說:“一些人對黨中央提出的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口號表示淡漠,對文藝的社會主義方向表示淡漠,對黨和人民的革命曆史和他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鬥的英雄業績,缺少加以表現和歌頌的熱忱,對社會主義事業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少站在黨的積極的革命的立場上提高群眾的認識,激發他們的熱情,堅定他們的信心。相反,他們卻熱心於寫陰暗的、灰色的,以至胡編亂造、歪曲革命的曆史和現實的東西。有些人大肆鼓吹西方的所謂‘現代派’思潮,公開宣揚文學藝術的最高目的就是‘表現自我’,或者宣傳抽象的人性論、人道主義,認為所謂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異化應當成為創作的主題,個別的作品還宣傳色情。這類作品雖然也不多,但是它們在一部分青年中產生的影響卻不容忽視。”[1]鄧小平同誌從另外一個側麵告誡文藝工作者要重視自己的社會責任,因此,廣播劇創作者要選擇具有時代感的題材,創作體現時代精神的作品。

二、選擇有社會意義、有新意的題材

廣播劇有最廣泛的聽眾,它不受年齡和文化水平的限製。因此,劇作者就要考慮聽眾的心理和要求,把人人心中所有、筆下所無的思想情感表現出來,爭取把新問題、新矛盾、新思想抓準。同時,手法要新穎,要能給人以啟發,給人以回味,這才是非常重要的。當前的現實生活是人們非常關心的,因此,要注意選擇那些能夠引起人們內心共鳴的有價值的題材。比如說,改革開放以後,農村經濟政策有了新的改變,反映當前農村經濟政策落實的劇目播出以後,在農村聽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聽眾來信也最多。許多聽眾來信反映:聽了這些廣播劇,農民很受鼓舞,對發展農村經濟感到有了奔頭。因此,在選擇題材時,要著眼於有一定社會意義和新意,能恰當地說出人民群眾的心裏話,並能夠喚起人民高尚的情感或引起人民思考的那些題材。

三、選擇既符合戲劇規律又適合於收聽的題材

廣播劇是一門綜合藝術,是戲劇藝術中的一個新品種。它綜合話劇的戲劇性,電影藝術的靈活性,小說的文學性,音樂的抒情性,音響效果的空間感、環境感和動作性,通過聲音使聽眾產生聯想,在思想上得到一定的啟迪。廣播劇在表現內容時不受空間的限製,而在表現手段和形式上又有一定的局限。這樣,在選材時就要考慮以下幾點:

1.要注意選擇主題鮮明、情節集中、線索單一、容易聽懂的題材。也就是說,在作品中最好寫一件事,解決一個問題,像話劇中的獨幕劇、戲曲中的折子戲、說唱藝術中的小段子那樣,一開場就能吸引住人。矛盾的提出、衝突的展開都要快,線索要清楚,旁枝末節不宜太多,要故事完整、態度鮮明地表達一個主題思想。

2.要注意選擇能夠適合聲音表達的題材。一部好的廣播劇至少應該是有逼真的音響效果,動人心弦的音樂烘托,富有人物性格特征的聲音演播,能夠使人聽起來不僅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而且能發揮人們豐富的藝術想象力。

3.要注意選擇篇幅不長、內容深刻的題材。廣播劇播出的時間有限,它不適於創作成氣勢磅礴的鴻篇巨製,除非是連續劇。作者的主要精力應放在創作小型的劇目上比較合適。曹禺同誌說:“廣播劇的好處在‘短’,在‘短’中取勝。它是銳利的武器。一件事,一曲悲歌,一個人物,一位偉大的烈士,一首斷腸的情詩,一段童年的回憶,古代的文化與人物,今天建設中的鬥爭與成果,星星點點、變化萬千,宇宙間形形色色的題材,任憑你取用。”[2]一個比較短的廣播劇既要有完整的情節結構,又要表達鮮明的主題思想,這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