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廣播劇的誕生與發展(4)(3 / 3)

1984年,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廣播劇研究會聯合舉辦了“丹桂杯”大獎賽,評選對象是1983/1984年度生產的廣播劇。這次評選活動分為兩步進行:從11月中旬開始分別在鄭州市、吉林市兩地組織由各廣播電台文藝部負責人和廣播劇負責人參加的初評;12月在北京邀請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戲劇出版社的戲劇理論家、中央戲劇學院的教授、文藝評論家以及廣播劇的老編導、專家等進行總評。

全國共有55個省、市、自治區的會員台選出91部廣播劇參加評比。此次評獎除評出15部優秀廣播劇外,還設立了編劇、導演、優秀演員、音樂、音響效果、錄音製作、優秀編輯七種單項獎,並在15部優秀廣播劇中進一步評出1983/1984年度最佳廣播劇。黑龍江人民廣播電台製作的《序幕剛剛拉開》贏得了“最佳廣播劇”的稱號,獲得造型精美、做工考究的銀質“丹桂杯”大獎。

在這次獲得“優秀廣播劇獎”的15部劇目中,創作劇目占有11部,改編劇目隻占4部。得獎的劇目在選材上不拘一格,從社會生活的各個角度開掘出有獨到見解的思想內容,作品在不同程度上接觸到我們社會蓬勃發展中的不同問題本質,有所發現、有所評價,顯露出作家們對生活、對時代思潮、對社會發展主流的認識深度和廣度。這說明廣播劇的創作隊伍不僅擴大了,而且能根據廣播劇的特有的藝術規律來獨立地反映現實生活或曆史。這是中國廣播劇成熟的重要標誌。

1985年11月,由全國兒童工作協調委員會、文化部、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廣播電影電視部聯合舉辦了全國兒童廣播劇“金猴獎”評選活動,全國共有50家廣播電台和單位參加,送來1985年生產的81個廣播劇。經評委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出46部,其中有20個劇目分別獲金牌、銀牌和銅牌獎,有一個劇目獲鼓勵獎,還有25個劇目獲好節目獎。這些劇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兒童情趣,是對兒童、少年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教育的好教材。1986年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小禮堂舉行了頒獎儀式,出席這次頒獎大會的有獲獎劇目的代表和兒童文藝工作者、首都少年兒童代表等500人。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鄧力群出席頒獎會並作了講話。

1986年11月10日,由中國廣播劇研究會第三屆理事會主辦的全國連續廣播劇評獎活動在北京舉行。全國53家電台從1983年至1986年生產的兩百多部連續劇中推選出60部(475集)參加評比。這些劇目不僅代表了近年來連續廣播劇的發展水平,節目質量也普遍高於曆屆參賽的單本廣播劇。經過一個月的審聽、評比,各台代表評出“丹桂杯獎”一等獎20部,“優秀劇目獎”10部。河南台錄製的連續劇《瓜棚風月》獲得第一名。

1987年,中國廣播劇在解放思想、大膽改革的政治背景下,無論是學術組織、學術活動,還是劇目風格、樣式、演播形式及生產的劇目,都呈現出曆史上從未有過的活躍麵貌。同年11月20日,中國廣播劇研究會在河南鄭州市舉行第二屆全體會員台代表大會。經理事會研究,會上決定在體製上進行改革,並把以往中國廣播劇研究會的辦公室設在北京,由中央台抽出專人擔任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承擔研究會的日常工作,提請全會通過改為由黑龍江台、上海台、河南台、湖南台派代表分別擔任,各台為期一年。這樣改革既減輕了中央台的壓力,也調動了省市電台的工作積極性,有利於廣播劇研究會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