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伯,我已經全力以赴了,以後,我該怎樣做呢?”已經步入中年的年輕人問。
“以後,你要盡力而為,十年後,你再回來找我。”
十年裏,中年人的生活波瀾不驚,但他還是回去了。
老人已到了彌留之際,而中年人的雙鬢也已泛白。
“其實,這次我沒有什麼經驗可以告訴你了。我隻是想說說我的一生。在我還是個年輕人的時候,有人就告訴我要盡力而為,於是,我的前半生庸庸碌碌,一事無成。後來,又有人告訴我要全力以赴,於是,我遭受了許多挫敗,我已經輸不起了。我的一生算是很失敗的,於是,我想知道如果有一個人經曆一下我所不曾經曆的,他會不會幸福?現在,我知道了,他過的很好。謝謝你!”老人說完,便微笑著閉上眼睛。
“不,我應該謝謝你!”中年人說。
人本來是很有潛能的,但是我們往往對自己或別人找借口:“管它呢,我們已經盡力而為了。”事實上盡力而為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尤其是趁你還年輕的時候。
全力以赴的油箱總是讓人不怕任何艱難,因為渾身都充滿了幹勁;盡力而為的油箱,在遇到很大的困難時,很容易“知難而退”,而事實上,成功往往隻需要咬緊牙關再加一次油而已。
美國石油大亨約翰-洛克菲勒,標準石油公司的創始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億萬富翁。16歲時,他為了得到一份“對得起所受教育”的工作,充滿熱情,全力以赴。翻開克利夫蘭全城的工商企業名錄,仔細尋找知名度高的公司。每天早上8點,他離開住處,身穿黑色衣褲和高高的硬領西服,戴上黑領帶,去赴新的一次預約麵試。他不顧一再被人拒之門外,日複一日地前往──每星期六天,一連堅持了六個星期。在走遍了全城所有大公司都被拒之門外的情況下,他並沒有像很多人想的那樣選擇放棄,而是“敲開一個月前訪問過的第一家公司”,從頭再來。有些公司甚至去了兩三次,但誰也不想雇個孩子。可是洛克菲勒越受到挫折,他的決心反而越堅定。
1855年9月26日上午,他走進一家從事農產品運輸代理的公司,老板仔細看了這孩子寫的字,然後說:“留下來試試吧。”並讓洛克菲勒脫下外衣馬上工作,工資的事提也沒提。他過了三個月才收到了第一筆補發的微薄的報酬。這就是洛克菲勒的第一份工作,是他自己都記不清被拒絕多少次後得到的工作。他一生都把9月26日當做“就業日”來慶祝,那熱情,勝過自己過生日。也正是因為這種全力以赴的精神,使約翰-洛克菲勒對追求成功的事業充滿了熱情。也正是憑著這股子全力以赴的工作勁頭,最終使約翰-洛克菲勒擁有了自己成功的事業。
生活與工作中,不要過多地計較個人的得失,而要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和滿腔的熱情去對待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做到要全力以赴,不要盡力而為。
你也許有過這樣的經曆:盡力而為地努力工作,取得成績後希望得到肯定和賞識,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你並沒有如願以償。這時,你應該如何克服內心裏那重重的失落感呢?
這時,我們不會叫你想開些,而是想建議你,首先捫心自問一下:“我的工作真的已經做得很到位很完美了嗎?我真的已經全力以赴了嗎?也許我還可以在已經完成的工作上再努一把力。”
我們也許應該明白,盡力而為地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最多隻能算是一個稱職的人。如果在工作中多努力一把,你就可能成為優秀者,如果繼續再加努力,你就可能從優秀者成為卓越者。如此,就需要你把自己從一個“盡力而為”的人成長為“全力以赴”的人。當你擁有全力以赴的油箱時,你到哪裏都是一位受歡迎的人,因為全力以赴的人會帶動周圍的人一起積極向上,把他們的油箱也加滿了油。
任何一個組織都極其需要全力以赴的成員,任何一名全力以赴的員工都會倍受現代企業所歡迎。那麼,當你還是組織中的一員時,你就應該處處為組織著想,理解管理層的壓力,拋開任何借口,全副身心地投入。全力以赴的人,是最懂得在工作中時刻都努力為自己再 “努力一把”的人,而他們也通過這種付出,鍛煉到了超乎他自己想像的能力。同時也獲得了超出自己期望的報酬。
你的油箱有多滿?讓我們全力以赴吧!用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和行動去對待工作。也許全身心的投入有時候會辛苦,但最終我們品嚐到成功的喜悅時,會讓我們覺得,我們付出的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
愛因斯坦說過:“對一個人來說,所期望的不是別的,而僅僅是他能全力以赴地獻身於一種美好事業。”
一位經理在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員工時說:“我們所急需的人才,是意誌堅定,工作起來全力以赴,有進取精神的人。我發現,最能幹的大體是那些資曆一般,沒有受過高級教育的人,他們擁有全力以赴的做事態度和永遠進取的工作精神。做事全力以赴的人獲得成功幾率大約占到九成,剩下一成的成功者靠的是天資過人。”
做什麼事情,你都不能認為是在給別人打工,你不應該有任何的理由和借口,你必須全力以赴。
一個企業經營者做事一定是全力以赴的,因為他知道,如果他不能創造利潤,企業就會破產,所以他會全力以赴。他也想睡覺,他也想休息,他也想陪家人,但是他卻停留在市場上,因為他知道,如果某個機遇抓不住,所有他想要的都不會有好的結果,他就不能成功。
無論做任何事,都要竭盡全力,因為它決定一個人日後事業上的成敗。
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需要滿懷熱忱。沒有對工作的熱忱,他就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就無法堅持到底,對成功也就少了一份執著;有了對工作的熱忱,在執行中就不會斤斤計較,不會吝嗇付出和奉獻,不會缺乏創造力。全力以赴的人,還會為了自己的目標奮鬥不止。一個人一旦領悟了全力以赴地工作的重要性,他也就掌握了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
全力以赴不僅意味著拚命工作,同時還意味滿懷熱情地克服自身的劣勢因素。事實上,包括成功人士在內,每個人都有自己不足的方麵,但成功者卻通過全力以赴的工作精神,較為成功地克服或化解了自身存在的劣勢。具體方法就是:客觀看待並清醒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後采取行動立即加強劣勢方麵的學習及與他人合作,最關鍵的一點是漠視甚至完全消除劣勢給自己造成的心理壓力,以更從容、自信、嚴謹、專業的態度來倍加努力地開展工作。不受自己存在的劣勢所困擾,就能夠更有效地發揮優勢,提升整體工作水平,更益於成功。
所以,我們要想獲得成功,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知道盡力而為是不夠的,隻有竭盡全力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人生箴言
古今中外無論哪一位成功人士,都離不開一個成功的基本核心精神,那就是全力以赴。全力以赴可以說是一切成功的基石。一個人如果對人生、對工作、對事情、對朋友、對事業沒有全力以赴的精神,那他一定不會有大的作為。做事不要盡力而為,而要全力以赴。隻有這樣你才能化解劣勢,戰勝困難,最終擁抱成功。
要創新不要墨守成規
要進步,就不能拒絕新理念對自己大腦的更新;要進步,就不能畏於探索而固守舊有的模式。敞開胸懷,勇於汲取他人的成功經驗以豐富自己的智慧,放低身段,在自己的實踐中去收獲新思想、新認識。
創新指對舊的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創造出新的文化。而墨守成規則不同。墨守: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成規:現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規則、方法。墨守成規是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不思進取。因此,做事要創新不要墨守成規。
一種思想曆久不衰並不是好事,因為思想本身最終總是要變得陳腐的。人是社會的,總是不斷把社會推向進步和光明。事業、工作是獲得幸福的源泉,但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發展的,因此,事業要獲得新的成就,人們要得到新的幸福,必須依靠人的創新精神。
大多數人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沿著以往熟悉的方向和路徑進行思考,而不會另辟新路,總是覺得創造神秘,似乎它隻有極少數人才能辦到。其實,創造有大有小,內容和形式可以各不相同,不僅是科學家、發明家的事,它已經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進行創造性的活動。人們在事業上新的追求、新的理想、新的目標會不斷產生,在為新的事業創造奮鬥中,實現了這些新的追求、理想、目標、就會產生新的幸福。
亨利-福特出身寒微,所學無幾,又毫無靠山,但是在短短10年間,他就克服了這些缺陷,在25年之內,成為全美乃至世界頂級富豪,這些都是人人皆知的。根據福特的發展史來看,自從他與愛迪生結為至交後,個人發展開始突飛猛進,而他最卓越的時代,始自於結識弗東尼等一些智能超群之人,福特將他們的聰明才智、知識經驗和精神力量集合起來,為自己的腦力整合,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後來終於成為了世界聞名的汽車大王。
所以沒有思考就沒有創造,沒有懷疑就沒有新知。任何成功首先來源於獨特的創新意識。一個創意可以贏得一場戰爭,一個創意可以救活一個企業,一個創意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一個創意可以創造一個奇跡!
許多在曆史上留名的人都是以創新取勝。
文學上,李煜把詞用來表達個人的情感,蘇軾開一代豪放詞風,都推動了詞內容的豐富,表現範圍的擴大,藝術水平的提高,從而使詞能夠發展成為與詩地位比肩的文學樣式,成為中國文學最重要的一部分。
科學上,每一次的技術革新、產業革命都湧現了許多創新者和創新產品,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將人類曆史推動了一大步。愛迪生經過無數次的實驗找到了合適的鎢絲,發明了電燈,為我們帶來光明。貝爾發明了電話,奠定了現代通訊時代的到來。
藝術方麵,徐悲鴻將中國暢通畫法與西方繪畫方法結合,創造了自己的畫風。柳公權從模仿到創新,終於走出自己的路……
但凡有成就的人從不拘泥於前人的想法,而是不斷實踐,不斷思考,終於因為創新,將名字鐫刻在曆史的豐碑上。
創新的人往往在生活中善於觀察,勤於思考。根據生活中的細小環節,細心揣摩,最終推出創新的想法。
美國一家製糖公司,每次向南美洲運方糖時都因方糖受潮而遭受巨大的損失。結果有人考慮,既然方糖如此用蠟密封還會受潮,不如用小針戳一個小孔使之通風,經實驗,果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申請了專利。據媒體報道,該專利的轉讓費高達100萬美元。
日本一位K先生,聽說戳小孔也算發明,於是也用針東戳西戳埋頭研究,希望也能戳出個發明來。結果,他發現在打火機的火芯蓋上鑽個小孔,可以使打火機灌一次油由原來的使用10天變成50天。發明終於被他“戳”出來了。
還有,18世紀一位奧地利醫生在給一個患者看病時,尚未確診,患者突然死去。經過解剖發現,其胸腔化膿並積満了膿水。能否在解剖前診斷出胸腔是否積有膿水?積了多少?一天,在一個酒店裏,他看到夥計們正在搬吃酒桶,隻見他們敲敲這隻桶,敲敲那隻桶,邊敲邊用耳朵聽。他忽然領悟到,夥計們是根據叩擊酒桶發出的 聲音來判斷桶內還有多少酒的,那麼人體胸腔的膿水的多少是否也可利用叩擊的方法來判斷呢?他大膽的做了試驗,結果獲得了成功。這樣,一種新的診斷法——“叩診法”從此誕生了。
創新不是胡思亂想,它需要人們在生活中勤於思考,善於觀察,隻有懂得留心生活,熱愛思考的人,才能有創新的思維,才能有創新的能力,最終才能擁有成功的創新事業。
做事要創新,但決不要墨守成規。當我們遇到特殊情況的時候,應該懂得靈活應變,而不能墨守成規。否則,不但不會解決問題,而且還有可能鑄成大錯。
一位哲人告訴我們:做人做事不要輕易就被一個成規束縛住。墨守成規是前進的絆腳石,真正成功的人,本質上流著叛逆和創新的血。
千萬不要犯墨守成規的錯誤。否則,隻能自食其果。在做事、作決策時, 一定要注意, 不能生硬照搬前人的經驗。前人的經驗並不是不能應用, 重要的是能否因時製宜, 推陳出新。
戰國時候,齊將田單以火牛陣大敗燕軍,成了一個經典的戰例。在唐朝時候,房琯想重演火牛陣,卻落得笑柄。
安史之亂後, 唐太子李亨逃出長安, 在靈武即位, 稱肅宗。李亨在靈武經過一番努力後, 聚集了一些人馬, 準備反攻, 收複長安。這時房琯便趁機獻策, 毛遂自薦, 要求統帥大軍收複京城。李亨真以為他是個文武全才, 就委任他為兩京招討使。房琯隨即號令大軍分兵三路, 圍攻長安。
房琯經與親信幕僚商議後, 決定效法古製, 以車戰對敵。遂將征用來的兩千輛牛車排列在中間, 兩翼用騎兵掩護, 浩浩蕩蕩, 向長安進發。一路上煙塵滾滾, 旌旗蔽日, 殺氣騰騰, 好不威風。可是, 這支老牛拉破車的隊伍在對敵作戰時, 能否發揮其功效呢? 除房琯及其幕僚深信不疑而外, 其餘將領則無不望而興歎。
房琯親自率領中軍, 很快與叛將安守忠的騎兵相遇。房琯本想先穩住陣腳, 調整一下隊形, 再出陣迎戰, 誰知道這老牛破車慢慢吞吞, 很難調動。這邊房琯為調整隊形吵吵嚷嚷, 越整越亂, 急得滿頭大汗, 毫無辦法。那邊安守忠一看對手竟如此用兵, 真是喜出望外, 忙令部隊迅速轉到上風的位置, 收集柴草, 一麵乘風縱火, 一麵擂鼓呐喊。老黃牛哪裏經過這種陣勢, 一見烈焰騰空, 又聽戰鼓聲響如雷, 嚇得四處亂跑。安守忠乘勢追殺, 唐軍大敗。房琯慌忙令南路軍投入戰鬥。那些老牛同樣經不住人喊馬嘶和震耳欲聾的戰鼓聲, 不戰自亂, 敗下陣來。唐軍屍橫遍野, 死傷四萬餘人。楊希文、劉貴哲投降了叛軍, 房琯領著幾千殘敗人馬向靈武逃去。他苦思冥想悟出的火牛陣法, 就這樣失敗了。
成功的企業家和領導者絕對不會有這種墨守成規的想法。他們知道創新和快速應變能力是事業成功的關鍵。尤其在當今政治、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創新能力尤為重要。
春秋戰國時期,如果不是秦孝公敢於打破祖宗立下的規矩支持商鞅變法,又怎麼會使秦國成為七國之首!正是因為秦孝公擁有那種勇於創新的精神,所以他才創建了一番事業!
所以,人們隻有具有勇於創新的精神,才能走向成功之峰。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做事或作決策,也決不可墨守成規。不要以為你以前失敗過現在還一定會失敗,也不要以為,你以前成功過現在還一定會成功。要知道墨守成規的人過於拘泥於規矩,往往被規矩約束著,終究都是守舊規矩的奴隸。隻有創新才是推動事業發展的動力,隻有擁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人生箴言
我們要創新,要自出新見,獨出心裁,不要墨守成規,畫地為牢。我們隻有不斷地去推陳去創新,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始終處於領先地位。反之,思想僵化,墨守成規,就必然落後於時代變遷的腳步,甚至會被飛速發展的時代所拋棄。因此,我們切不可墨守成規,而應當大膽推新。隻有善於捕捉時機,敢於打破常規,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才能出新、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