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節閔帝元恭,是獻文帝拓跋弘的侄子。孝明帝時,元義專權,肆行殺戮,元恭雖然擔任常侍、給事黃門侍郎,總提心有一天大禍臨頭,索性裝病不出來了,那時候,他一直住在龍華寺,和誰也不來往,就這樣裝啞巴裝了將近十二年。孝莊帝永安末年,有人告發他不能說話是假,心懷叵測是真,而且老百姓中間流傳著他住的那個地方有天子之氣,元恭聽了這個消息,急忙逃到上洛躲起來。沒過幾天就被抓住送到了京師。關了好幾天,由於抓不到什麼證據,不得已又放了他。

北魏永安三年十月,爾朱兆立長廣王元曄為帝,殺了孝莊帝。那時,坐鎮洛陽的是爾朱世隆。他覺得元曄世係疏遠,聲望又不怎麼高,便打算另立元恭為帝,但又擔心他真的成了啞巴。於是便派爾朱彥伯前去見元恭,摸清真實情況。事已至此,元恭也知道形勢發生重大變化,見到爾朱彥伯後開口說:“天何言哉!”十二年的啞巴說了話,彥伯大喜。不久,元恭即位當了皇帝。

人生的路有起有落,逆境雖然痛苦壓抑,但對一個有作為、有修養的人士來講,在各種磨礪中可以鍛煉自己的意誌,從而由逆向順。

低調做人無論在官場、商場還是政治軍事鬥爭中都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實則高深的處世謀略。

人生箴言

做人要低調不要張揚。低調的人,知道自身之渺小,因而懂得敬畏人世間一切永恒和博大;低調的人,相信付出終有回報,所以他們蓄勢待發;低調的人從不張揚,他們明白恬淡從容方能走得更遠;他們不張揚、不炫耀、不賣弄、不隨意抬高自己的價值,不像有些人那樣,不遺餘力地推銷自己。低調,就是當人走了大運、幹了大事,或者在某個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後,不忘乎所以,盛氣淩人,而是以平靜淡然的心態對待成功。

要坦蕩不要放蕩

坦蕩,是骨子裏的率真,雖有時不被所有人理解,但它卻是一種對生存態度的堅定信念,一種無愧我心的堅持。而放蕩,則隱含著對社會的絕望,對掙紮的放棄。是一種純粹以本我支配身體行為的生理衝動,更是一種有悖倫理和道德的沉淪。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是自古以來人們所熟知的一句名言。孔子認為,作為君子,應當有寬廣的胸懷,可以容忍別人,容納各種事件,不計個人利害得失。心胸狹窄,與人為難、與己為難,時常憂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為君子。

坦蕩,即:寬且平;喻指人心地正直,心胸開闊,有時也常常用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一種人生追求。放蕩:放縱,不受約束,或行為不檢點,任由自己怎沒做。放蕩的人,往往會給別人和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張靜,16歲,學生。張靜很小的時候,父母離婚,張靜的母親一個人拉扯著她長大。在張靜的成長過程中,不斷有男人出現在母親、也出現在張靜的生活中。這讓張靜不能理解,也無法接受,雖然母親說為了孩子她不打算再婚,但是在張靜看來,母親還不如結婚,這樣會讓彼此的生活平靜一些。

據張靜說,在她小學四五年級以後,那時候她也已經懂事,發現經常有男人來家裏找媽媽。基本上都是她在客廳裏寫作業,媽媽和找她的男人在她房間裏呆著,一呆就是半天。張靜不願意理那些人,媽媽讓她叫人家叔叔,她也不叫。雖然那時自己還不知道他們之間有什麼事情,但內心裏卻很抵觸那些男人。以至於發展到最後,張靜對媽媽產生了極度的仇恨,最後母女分離,再不相認。

正是因為母親的放蕩不羈,在心理上給自己的女兒蒙上了一層陰影。讓女兒的仇恨在無聲中與日俱增,從此也讓這位母親永遠失去了自己心愛的女兒,這就是放蕩的慘痛教訓。

女人出賣肉體者喚之為“雞”。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男女地位的逐漸平等,不知道什麼時候男人也開始操這種皮肉生意了。於是有人戲稱之為“鴨”。女人尚有三分恥,做“雞”的大多是身世可憐或被騙或被賣的,自甘墮落的為數寥寥。男人則不然,大多數一個目標——“錢”。男人這東西一旦將皮肉換了錢用,其恬不知恥醜態百出,演技之精湛神態之泰然讓人歎為觀止!

有這樣一個人,人稱“暉哥”,給領導開小車的。長得一表人材,相貌堂堂,一雙眼睛炯炯有神的隻認得女人。渾身上下女人給置辦的渾身是名牌。西服是“威可多”的,襯衣是“BOSS”的,褲子是“九牧王”的,皮包是“華倫天奴”的,連內褲都是“紅豆”的。隻可惜渾身沒有一分錢。花一個向女人要一個。

老婆是從小玩大的玩伴,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其賢良淑德有口皆碑。從小跟著暉哥吃盡了窮的苦,心甘情願地為他生孩子每月算計著錢過日子。自從暉哥開上小車天天跟著領導出入殿堂接觸到了上層社會之後,親眼目睹了什麼叫揮霍什麼叫花錢不眨眼,心裏就開始不平衡起來,多混了兩個油錢就開始找小姐享樂了。天長日久就和一個四川妹子有了感情,淚水漣漣的不知用什麼辦法騙了一萬塊錢就一腳踢開了。

畢竟混油錢沒有幾個撈頭兒,暉哥不得不想法子弄錢了。抵壓了房子和一個女人合夥作生意,這就演繹了一段和一個生意女人“李姐”的恩恩怨怨。李姐,精膽強幹,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了十來年。老公一幅窩囊樣,一門心思地研究彩票白天都做夢想著一夜成個巨富。李姐根本看不起那個整天在麻將桌上一天三報告的老公,把所有的精力留在了暉哥身上。暉哥超水平發揮了一把,騙了一身的名牌和花不盡的零用錢,其出手豪爽讓人咋舌斂豔不已。最可笑的是暉哥在李姐麵前鞍前馬後的伺候著,其形時而嫵媚時而撒嬌時而嗔怒,醜態百出。隻要一離開她就咬牙切齒罵她是婊子無情。漸漸地,李姐識破了他的演技之後,就開始控製他不必要的支出了。暉哥也逐漸有所查覺不得不再找其他的女人了。

最可憐的是他老婆,默默地愛他等恨他報複他,心疼得都沒有的時候天天和不同的男人鬼混,喝得爛醉,硬生生地被他逼得變成了人盡可伏的蕩婦!生活變得日益沉淪。放蕩不會獲得幸福,隻會害人害己害社會。

因此做人要坦蕩,不要放蕩。放蕩是一種社會不容的不良行為,害人害己。而坦蕩則不同。坦蕩是一種豁達!坦蕩人的心靈就像一汪碧泉,清澈見底,容不得半點汙悔和虛偽。

君子要做到坦蕩蕩,胸襟永遠是光風霽月;象春風拂麵,清爽舒適;象秋月揮灑,皎潔光華。內心要保持這樣的境界,無論得意的時候或困難的時候,都是很樂觀的。但是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自然的胸襟開朗,對人沒有仇怨。

春秋時,齊襄公被殺後,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為爭奪王位而戰。鮑叔助小白,管仲助糾。雙方交戰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帶上的鉤子,小白險遭喪命。後來小白做了齊國國君,即齊桓公。齊桓公執政後,任命鮑叔為相國。可鮑叔心胸寬廣,有知人之明,堅持把管仲推薦給桓公。他說:“隻有管仲能擔任相國要職,我有五個方麵比不上管仲:寬惠安民,讓百姓聽從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國家,能確保國家的根本權益,我不如他;講究忠信,團結好百姓,我趕不上他;製作禮儀,使四方都來效法,我不如他;指揮戰爭,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齊桓公也是寬容大度的人,不記射鉤私仇,采納了鮑叔的建議,重用管仲,任命他為相國。管仲擔任相國後,協助桓公在經濟、內政、軍事方麵進行改革,數年之間,齊轉弱為強,成為春秋前期中原經濟最發達的強國,齊桓公也成就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

坦蕩是一種大度,裏麵藏有寬容!現實的生活當中,有人當眾汙辱了你,你不應該記他一輩子;身邊人做錯了事,你不會喋喋不休地或暗地裏老偷偷的對他予以算計。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於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隻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麵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麵說讚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麵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台。所以,他隻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後來,有人讚蔣琬“宰相肚裏能撐船”。

坦蕩還是一種自足,裏麵飽含樂觀!它能驅散生活中的痛苦和眼淚,無論生活、工作和家庭怎樣無情地折磨你,你應該永遠快樂的去微笑!

晉代車胤自幼好學不倦,可是由於家境貧困,沒有錢買燈油在晚上讀書。因此,到了晚上他隻能背誦詩文。一個夏夜,他在屋外誦書,忽然看到原野裏如星星一樣螢火蟲在空中飛舞。他突發奇想,螢火蟲的光亮在黑夜裏不正如燈一樣嗎?這樣我就能夠徹夜苦讀了!想到這,興奮的他立即找來了白絹紮成一個小口袋,並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裏麵。果然,如此還真的管用。正是借著這微弱的光芒和堅持不懈地苦讀,車胤學識日漸長進,並最終入朝為官。

同是晉朝的孫康也是由於貧困而無法點燈夜讀,所以隻能早早睡覺,這令他覺得光陰虛擲。一個冬夜,雪下得特別大,白茫茫一片。半夜時分,寒冷令孫康從睡夢驚醒,但他卻發現窗外似乎有一些光亮。原來那是雪映射出微光。於是他倦意頓消,這不正可以借著這難得的微光看書嗎?於是他翻身起來,取出書卷,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裏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正是憑著這樣學習的精神,使得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最後他也入朝為官,成為學富五車的一代名士。

貧困的家境,沒有阻擋住他們對知識的向往和追求,反而更堅定了他們戰勝困難的信念。麵對貧困他們沒有抱怨,反而報以坦蕩之心:拿“微螢”為光,把“寒雪”做燈,這又何嚐不是一種心靈的樂觀與坦蕩。

坦蕩亦是一種自豪,一種奉獻!以自己的光榮事業而自豪,並為之獻出熱血和柔腸。

鄧稼先冒著酷暑嚴寒,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10年的單身漢生活,15次在現場領導核試驗,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雖長期擔任核試驗的領導工作,卻本著對工作極端負責任的精神,在最關鍵、最危險的時候出現在第一線。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鈾球加工等生死係於一發的險要時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員身邊,既加強了管理,又給作業者以極大的鼓勵。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裏仔細檢驗。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髒被損,骨髓裏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國。

1986年,國內公開報道了“兩彈元勳”鄧稼先的名字,當年大漠上騰起蘑菇雲的謎底終於揭開。當人們以感激的心情來頌揚這位功臣時,他卻平靜地辭世而去。黨和國家授予他的“五一”勞動獎章和“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卻永遠閃耀著光芒。

這是一顆坦蕩的心,為著祖國和人民奉獻了自己的熱血和忠誠。

坦蕩不是天性、不是庸俗、不是無奈。胸懷坦蕩的人不會因為自己應該得到的東西沒有得到而耿耿於懷,不會因點滴小事而自尋煩惱,不會贏得上司的數句譽美之詞而勞心費神。因為他明白是自己的東西終歸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就是打破頭顱你也得不到,為人處事唯有坦坦蕩蕩、平平淡淡才是真。

人生箴言

生活中多一份坦蕩,你就不會為世俗的濁浪卷來卷去所累,人生就會輕鬆許多;生命中多一份坦蕩,你就不會為難以承受的災難而悲傷,你就會用美好意念代替一切的苦楚,生命就不會那麼淒涼;仕途中多一份坦蕩,你就不會為功成利碌所迷惑;失敗時多一份坦蕩,心中就少一份懊悔,少一份墮落。

總之,坦蕩會成為我們心理的調和劑,幫你撫平創傷,給予你新思想。如果人人多一份坦蕩,生活中就有可能多一份諒解、珍重和美好。當你遇到了難以逾越的困難時,請放下所謂的“麵子”問題,用坦蕩來麵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