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誇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誇口,財主不要因他的財物誇口,誇口不會獲得尊重,隻會喪失信用。做人要學會聆聽,不要誇口。聽智者之言可以啟迪智慧,聽批評之言可以反躬自省,聽父母之言可以享受親情獲得幸福。

聆聽,漢揚雄《法言。五百》:“聆聽前世,清視在下,鑒莫近於斯矣。”後多用於書麵語,常指仔細注意地聽。誇口是指自誇;說大話。

美國汽車推銷之王喬-吉拉德曾有一次向一位名人推薦了一種最好的車型。那人對車很滿意,並掏出了1萬美元現鈔,眼看就要成交了,卻突然變卦而去。

喬-吉拉德為此事懊惱了一下午,百思不得其解。到了晚上11點他忍不住打電話給那個客戶:“您好!我是喬-吉拉德,今天下午我曾經向您介紹一部新車,眼看您就要買下,為什麼卻突然走了?”

“喂,你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嗎?”

“非常抱歉,我知道現在已經是晚上11點鍾了,但是我檢討了一下午,實在想不出自己錯在哪裏了,因此特地打電話向您討教。”

“真的嗎?”

“肺腑之言,”

“很好!你用心在聽我說話嗎?”

“非常用心。”

“可是今天下午你根本沒有用心聽我說話。就在簽字之前,我提到我的吉米即將進入密執安大學念醫科,我還提到他的學科成績、運動能力以及他將來的抱負,我以他為榮,但是你毫無反應。”

喬-吉拉德確實不記得對方說過這些事情,因為當時他以為已經談妥生意了,根本沒有在意對方這些無關緊要的話,而是在和另一個同事講笑話。這次推銷給了他一個很大的教訓,從此以後,他對每一位顧客的談話都非常專注。

喬-吉拉德失敗的原因在於沒有專注傾聽顧客的談話,以至於他無法挖掘到顧客的弦外之音:顧客除了買車,更需要被人稱讚他有個優秀的兒子。而喬-吉拉德卻忽視了這一點,因此,買賣沒有成交。

《莊子》中說:“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可見早在我國古代,人們就把“聆聽”作為一種美德,提倡要善於聆聽。

唐太宗李世民善於聆聽,以敢於直言的魏征為“鏡”,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從而成就了著名的貞觀之治。元朝的宋濂善於聆聽,幼時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立侍其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終於成為一代文學家。從古至今,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總而言之聆聽是虛心的標誌,是智慧的象征。

聆聽能體現出一個人的道德水準,為人贏得尊重。聆聽還是獲取知識的最佳手段,聆聽才能索取,索取才能進步。因此我們應該學會聆聽,善於聆聽。

願意聆聽別人,就等於表示自己願意接納別人,承認和重視別人。如果你能麵帶微笑,用一種專注而又迫切的眼光看著他,那會讓人感覺你是欣賞他的。在這種氛圍裏,對方會充分地展現自己。如果一個人總善於讓別人在你麵前有一種強烈的表現欲,那你定能主動、積極地做個好朋友,做個好領導。如果一個職員向你這個經理提建議,即使開始還有點緊張,但你的傾聽會使他馬上感到放鬆和自信。聆聽就是一種無言的信任。

善於傾聽的人總是善於理解和溝通的。當一個為成功而喜悅的人麵對一個微笑著傾聽的朋友時,他會感到這位朋友是理解他的,也是為他而高興的。當一個因失戀而愁眉苦臉的人麵對一個表情凝重而專注傾聽的朋友時,他會為朋友能理解自己的痛苦而感動,雖然朋友沒能提出如何重獲愛情的好建議,但他已感到自己得到了一點心理依靠。

然而聆聽並不意味著一味地接受,為滿足虛榮心而不經過思考就輕信某些美言,反會使人受害。因此,以辯正的態度去對待聽到的言論尤為重要。

鄒忌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身高八尺,形貌昳麗,當日與徐公比美,讓妻妾客作評判,三人都說他比徐公美。但鄒忌並沒有輕信這些美言,“暮寢而思之。”悟出了“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的道理,並又近及遠,由小見大,以此來諷諫齊威王。幾年之後,助威王戰勝別國於朝廷,辯正的聆聽才是真正的聆聽。

因此,我們在學會聆聽的基礎上,還有善於動腦,辨別是非,做到慎聽甜言,多聽忠言。

人非聖賢,難免要有過失,有了過失也就難免會收到些逆耳的批評,但“良藥苦口利於病”,我們應該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去對待批評。即使是受了一點委屈,也應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去對待,這樣才能進步。

在生活中,每個人既是說話者,又是聆聽者。善言能贏得聽眾;善聽才會贏得朋友。善於言辭是一門藝術,善於聆聽更體現一個人的修養。它不僅可以滿足對方的自尊心,又能調動對方說話的興趣。人們往往會把忠實的聽眾視作可以信輔的知己。有些人喜歡把自己要說的話“一吐為快”,但即便你是才華橫溢的演說家,也不要不顧忌他人。由於隻喜歡談論自己的人居大多數,因此願意安靜地聆聽別人說話的人最受歡迎。所以,成為聆聽好手是擴展人際關係的重點之一。

在交談中最忌諱的是一個人滔滔不絕,大大誇口,說個沒完,看著好像自己無所不能。本傑明-富蘭克林說:“與人交談取得成功的重要秘訣就是多聽,永遠也不要不懂裝懂,”善於聆聽的人不僅能得到朋友的信任,而且容易受到器重。因此,我們要學會聆聽,同時千萬不可誇口。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告誡人們:不要把話講得超過了自己的實際能力,結果不但無法兌現,還會誤事或壞事,誇大其詞不是智者所為,聰明的人更善於聆聽,他們表現出的是嚴謹,有時還會故意縮小其詞,給自己留下回旋的餘地。做不到的,就絕不要吹牛。

古時候,有個楚國人賣矛又賣盾。他拿起自己的盾誇口說:“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什麼矛都戳不穿它。”又舉起自己的矛誇口說:“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麼盾它都能戳穿。”有個圍觀的人問他:“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麼樣呢?”那個楚國人張口結舌,回答不上來了。

在社會中,總有一些誇誇其談的人,他們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說盡了大話、套話、虛話,但是到頭來,一件也無法真正實現,給集體、他人造成不良影響和種種損失,自己的前程也會因此而斷送掉。

明代明代陸灼曾寫過這麼一個故事:艾子在齊國,住在孟嚐君門下三年,孟嚐把他當作上賓。然後從齊返回魯國,遇到了季孫氏。季孫說:先生在齊國這麼久,齊的賢人有誰?艾子說:都不如孟嚐君。季孫說:他有什麼品德被稱做賢人?艾子說:他供應三千食客的衣食住行毫不懈怠,如果不是賢人能做到嗎?季孫說:哈哈,先生騙我啊!三千問客我家也有啊,難道隻有(孟嚐君)田文有?艾子不由得恭敬地站起來,道歉說:您也是魯國的賢人啊;明日去拜訪您,請求看看三千門客。季孫說:好啊。第二天,艾子衣冠楚楚齋戒沐浴去了季孫家。剛進門,什麼聲音都沒有;到了廳堂,一個人都沒看到。艾子心裏有疑問,心向他們一定在別的地方。過了很久,季孫出來見艾子。艾子詰問他說:門客在那裏啊?季孫長歎說:先生怎麼來得這麼晚?三千門客都各自回家吃飯去了!艾子笑退了出來。”

凡是春秋戰國時代魯國桓公的兒子季友的後人,都稱為季孫氏。陸灼諷刺季孫氏嫉妒孟嚐君能養三千食客,就胡亂吹牛說自己也有三千食客,可是經不住實地觀察,一看就漏底了。陸灼寫出這個杜撰的故事,其目的是要教育世人不可吹牛。

陸灼在《艾子後語》中還記載道,趙國有一個方士好講大話,自稱見過伏羲、女媧、神農及堯、舜、禹、湯等等,以致“沈醉至今,猶未全醒,不知今日世上是何甲子也”。恰好當時“趙王墮馬傷脅,醫雲:須千年血竭敷之乃瘥。艾子言於王曰:此有方士,不啻數千歲,殺取其血,其效當欲速矣。王大喜,密使人執方士,將殺之”這才嚇得方士不得不“拜且泣曰:昨日吾父母皆年五十,東鄰老姥,攜酒為壽,臣飲至醉,不覺言詞過度,實不曾活千歲。趙王乃叱而赦之”。

有人愛誇口,這是一種客觀存在,不必驚怪。對普通人而言,他說他的,信不信由你,倒也造不成什麼危害。但是,假如你是當領導的,對說大話的信之有餘,甚至倍加重用,那就必出大事。三國時代的馬謖,劉備就認為他是一個好說大話的人,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遺憾的是,聰明一世的諸葛亮,偏偏忘記了劉備的話,在第一次討伐魏國時,重用馬謖守街亭,結果馬謖自以為是,違背諸葛亮的部署,失守街亭,鑄成蜀軍敗局。最後,諸葛亮不得不將馬謖斬首,自己也上書請求降職三等。

人生箴言

聆聽是用心傾聽,這是一種友好的表現,是涵容的一種修養。暫時把個人的成見與欲望放在一邊,盡可能地體會說話者的內心世界與感受,聽者與說者的結合,雙方更能相互了解並從中得到新的知識。而誇口、吹牛、說大話,隻會害人害己終食其果。因此,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杜絕誇口,要學會善於聆聽。

要平淡不要浮奢

平淡,並非平淡無味,而是於平淡中蘊含著深意。浮奢則隻會使人放縱奢侈,荒淫無度。人生在世,“平平淡淡才是真”。 多一份真實,少一份虛假;多一份快樂,少一份悲哀。讓我們心如止水,靜守一份平淡。

平淡的特點是單純通俗,質樸衝淡,給人平時而悠遠的感受;平淡,並非平淡無味,而是於平淡中蘊含著深意。浮奢則多形容生活放縱奢侈,荒淫無度。

低調的人願意自己像普通人一樣生活,追求平淡的生活,這不僅僅可以作為對自己的一種教誨,更是一種潛心暗行的修身之道。

人的一生,要扮演許多角色,有的是你的願望,有的是你的責任。無論過程如何的精彩,結果卻隻有一個,經曆過許多之後才發現,我們要的幸福就是這麼簡單。在簡單中平凡著,在平凡中擁有著,在擁有中珍惜著。在平凡與平淡中享受這份安逸。

生命是一個過程,歲月的長河會把我們帶向一個又一個驛站,回眸的一刹那,你也許會發現有許多寫錯的段落,品嚐了人生的酸甜苦澀,所有的得失與成敗,有時就在你的一念之間,所以有時你會開心至極,也會惆悵萬千。也許,我們曾經失意過,也許我們曾經受到過無心的傷害。但我們想,我們一定能一直懷著感悟感恩的心,去思索,去擁有。那些曾經快樂和痛苦的時刻,都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衝淡。有句話說得非常好:“平平淡淡才是真”,“真”隻是一個字,卻承載了人們多少的真真切切的憂和喜!

所以,我們要追求平淡,不要浮奢。

王永慶是台灣最大的集團——台塑關係企業集團的董事長,也是台灣工業界的領袖,更是世界聞名的富豪。

但是這位富豪個人生活卻十分節儉,甚至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他每天堅持做毛巾操,所用的毛巾竟有20多年的曆史。家裏的肥皂也是要用完為止,即使剩下一小片,他也不會丟掉,而是將其粘附在大肥皂上使用。

他一般都在公司裏吃午餐,不搞特殊化,吃的都是與一般員工一樣的盒飯,他喜歡邊吃邊聽員工的彙報。

招待客人時,王永慶也並不是到豪華大飯店裏去大擺宴席,而是習慣在各分公司設立的招待所裏設便飯招待。

大企業裏的高層管理人員一般都配有轎車,但公司出於節約考慮,處長級和經理級都沒有專車。並且一旦發現下屬有鋪張浪費的現象,就要嚴厲處罰。

像王永慶這樣的富豪,一擲千金對他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但卻他不求奢華,保持常人姿態,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因為真正的成功人士是不需要用奢華來襯托自己的,一個人是否成功,人們看重的不是他的外表,而是事業。

人活著不容易,而要保持平淡的心境則更難。在漫漫的人生旅程中,我們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坎坷,遭受方方麵麵的挫折,迂回曲折地走過無盡的路途。

當你曾經相知相惜的摯友,突然有一天翻臉離你而去的時候;當你生命中最愛的人在一夜之間成了別人的最愛的時候;當你渴望成為同輩中的佼佼者,但事與願違,機遇總與你擦肩而過的時候……你或許會憂鬱惆悵,會憤憤不平,總認為上帝對你不公。

其實,所有人在上帝麵前都是平等的。人生的許多困擾和煩惱都緣於自已。人生原本很平淡,生命的過程,本來也是一個平淡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