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能使對方感到滿足,使對方興奮,而且會有一種做得更好以討對方歡心的心理。如果一個員工得到經理的欣賞,他肯定會盡力表現得更好,而如果是一個小孩得到別人的欣賞,那他的表現會令人大吃一驚。有一個小孩總因喜歡在家具上刻畫而遭懲罰,心理學家為他買來雕刻工具,並且教他如何使用,如何設計,還讚賞他:“你雕刻的東西比我所認識的任何一個人雕得都好。”就是因為這句讚賞,使小孩有了不同的改變。一天,沒任何人要求他,他卻把自己房間打掃一新,當問他為什麼時,他的回答是“我想你會喜歡的”。

欣賞別人也得懂得一些技巧。首先要盡量去欣賞別人一些他自己不很自信或不被眾人所知的優點,如果一個國家級運動員和你第一次見麵,你表示欣賞他的運動成績,除了讓他一笑以外,不會產生什麼特別的感覺,而如果你表示欣賞他的風度和氣質,他會非常高興。

欣賞別人也不能無中生有,對方根本沒有的優點甚至是缺點,而你還大加讚賞,他會懷疑你是否在諷刺他,要麼會認為你這人是個善於說假話、奉承拍馬的人。

另外,單獨對待每個人總能讓人有種被欣賞的感覺。當你到朋友家做客,朋友向你介紹了他的三個孩子後,你不是點頭微笑而是走過去一一握手並問好,他們馬上會對你產生好感。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欣賞別人。但是,必須值得注意的是:要欣賞別人,但是絕不能有嫉妒心理。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毀掉人間的好東西”。

什麼是嫉妒?嫉妒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是一種排他性的占有欲,極想排除或破壞別人的優越地位的心理傾向,它包括焦慮、恐懼、悲哀、猜疑、羞恥、自咎、消沉、憎惡、敵意、怨恨、報複等等不愉快的複雜的心理。一切他人勝於自己、高於自己之處,都可以成為產生嫉妒的源頭。身材、容貌和智慧,可以成為嫉妒的對象;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成就、財產、威望等等也都很容易成為他人嫉妒的對象。

幾乎人人都有嫉妒。它是普遍存在的心理。從本質上看,嫉妒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無論是何種形式和內容的嫉妒,都有害於保持正常的人際交往及健全的社會生活。日常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地被別人嫉妒,或自己也在嫉妒別人。被嫉妒的人常常是周圍熟識的人。有時,人們明知道是在嫉妒,不應該這樣,卻控製不住自己,無法停止嫉妒。

廣州某公司馬娟因為嫉妒同事張靜長得漂亮,是公司的交際花;怨恨同事王晶石業績比她好,心理上難以承受,她總覺得同事們瞧不起她,心裏一直不平衡,一直悶悶不樂……終於,不服輸的馬娟在中秋節前的一個晚上選擇了極端的泄憤的方式:那個夜晚,她趁大家都睡熟了,將一瓶濃硫酸潑在熟睡中、容貌嬌美的張靜臉上……最終受到了法律的製裁。

在情感關係上,嫉妒常表現為一種病態:想要確保個體的唯一性,對其競爭對手過分留心,在猜忌和持續不斷的不安當中,人的行為舉止經常會變得很激進,能夠達到病理學上妄想症的程度。

如今的社會 “嫉妒”這種情緒,我們都很熟悉。在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人看到自己身邊的人在某些方麵超過自己,便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異常難受的感覺,隨之而出現一些消極行為。比如,鄰居家的新車又漂亮,又高檔,而自己的“老爺車”實在是慘不忍睹……於是,路過鄰居家新車時,忍不住便對那新車踹上幾腳,吐口痰等等,這種“見不得別人好”的行為是人類嫉妒情感的一種表現,也是一種較普遍的社會現象。

嫉妒情感源於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關係,其根源在於占有欲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麵對“人好我差,人有我無”這樣的現象時,心裏便不是滋味,潛意識中希望占有屬於別人的東西。當無法占有別人的東西時,便想方設法去破壞這東西,力圖把別人拉回到和自己一樣的起跑線上。戰國時期的軍事家龐涓就是因為嫉妒心理而加害自己的同窗孫臏,使孫臏手足殘廢。但在最後的魏齊之戰中,急功近利,喪失了正常的判斷,結果死於孫臏手下。龐涓之妒,可謂達到瘋狂,把精力用於對抗而不是發展,自己也沒有得到發展和進步,害了別人,結果也送了自己的性命。

康德在《道德的形而上學》中說:“嫉妒是忍著痛苦去看別人幸福的一種傾向,是一種間接的、懷有惡意的想法,也就是說一種不滿,認為別人的幸福會使本身的幸福相形見絀。”康德的解釋,將嫉妒界定為因對他人的幸福不滿而心生痛苦與惡意。

黑格爾卻說,“嫉妒是平庸的情調對於卓越才能的反感”。嫉妒是一種心理缺陷。

嫉妒的人,別人的快樂與優秀會深深地刺激到他,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就心如刀絞。卻從來不問人家付出了多少,自己又付出了多少,看到人家超過了自己,不是積極努力的趕上,而是想方設法、挖空心思用各種手段去破壞別人的幸福,或損壞名譽、或栽贓陷害。總之手段是無所不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俯拾即是,可以隨手拈來。嫉妒,不僅傷害朋友之間的感情,而且還危害著人們的心理健康。因此,在生活中我們要克服嫉妒心理,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學會欣賞別人。

與人交往要坦誠相對,學會寬容,學會讚揚別人,能夠把別人的成就看作是對社會的貢獻,而不是對自己利益的剝奪或是威脅,將別人的成功當作一道風景線來欣賞。如果你是一個決策者,也許你的下屬在許多方麵不合你的意,讓你非常惱火,但是,要是你能夠冷靜下來,試著發現他們好的地方並予以讚揚,用善意的口吻去糾正那些令你惱火的事情時,也許你的下屬會因此而感動,從而主動盡力去改正他自己的缺點、糾正他的錯誤。而你也會因此在他們麵前樹立起威信;如果你也是個聰明伶俐的人,可千萬不要漠視你周圍看上去比你“愚笨”的人,你們之間事實上並沒有很大的差別,你們的不同,或許隻不過是在看待事物、處理問題的方法、方式上的不同;你們的不同,或許僅僅隻是你們的職位不同,從而立場不同而已……生活中,不要忘記學會欣賞別人,化嫉妒為動力,更要看到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尋找新的自我價值實現的領域,發揮自身具有的潛能,開拓新的領域。

人生箴言

也許我們不夠風度、不夠睿智、不夠成熟、不夠有錢,不夠漂亮…但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心生嫉妒。嫉妒別人的人是不幸的,它會使你的心理失去平衡,從而助長你身上的缺點,還有可能使你喪失理智。我們應該以寬厚的胸懷去容納別人和欣賞別人,當然這並不代表我們就低人一等,相反,我們會從那些優秀的人身上發現許多難能可貴的品質、才能,從而向他們學習,提高自身的素養,使自己逐漸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使自己的境界更上一個台階。

要單純不要愚蠢

單純不是幼稚,更不是愚蠢,它應該是一種對生活對世界本質的完全相信,相信痛苦的背後會有幸福,相信背叛和欺騙的背後會有善良,相信在這個宣泄的的龐雜的世界背後總有些支撐著世界運轉的東西。

單純是指簡單純淨,側重說一個人想法不多、不繁雜,多用於對問題的理解或看法,也可以指思想純潔,沒有私心雜念,還指單一,表示隻考慮事物的一個方麵,對其他方麵都不重視。而愚蠢則多形容一個人很愚笨,愚昧無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從前,楚國有個書呆子,家裏很窮。一天,他正在看書,忽然看到書上寫著:“如果得到螳螂捕捉蟬時用來遮身的那片葉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體隱蔽起來,誰也看不見。”於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葉子,那該多好呀!我去偷東西別人也看不見了,這樣我們家不就不窮了嗎?”這個書呆子想著想著口水都流了下來。從這天起,他整天在樹林裏轉來轉去,尋找螳螂捉知了時藏身的葉子。終於有一天,他看到一隻螳螂隱身在一片樹葉下捕捉知了,他興奮極了,猛一下撲上去摘下那片葉子,可是,他太激動了,一不小心那葉子掉在地上,與滿地的落葉混在一起。他呆了一會,拿來一 隻簸箕,把地上的落葉全都收拾起來,帶回家去。回到家裏他想:“怎樣從這麼多葉子中挑出可以隱身的葉子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