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準了準確的道路奮勇前進,不達目標不鬆懈是執著;一意孤行,沿著錯誤的方向不撞南牆不回頭,是為固執。執著和固執,有時真像是一個事物的正反兩麵,而判定執著之所以為執著,固執之所以為固執的標準,僅僅是一個開頭,即選擇的方向正確與否。
固執是堅持成見、不懂變通的心理現象,即冥頑不靈。在日常工作中表現為缺乏民主作風、一意孤行,隻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而執著是一種性格,也是一種操守,更是一種倔強、頑強、百折不回的內在精神。
執著不等於固執,執著的結果是成功,而固執的結果隻能是失敗。有一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二者的區別。一條艱難曲折的道路,它的一端是你的起點,另一端是成功,這條路雖然不好走,但曆經千辛萬苦最終卻能走到另一端,取得成功,那麼這就是執著;如果在這條路的中間有一堵牆,切斷了你通向成功的道路,你明明知道無法推倒這堵高大堅實的牆,卻仍要向前走,那麼除了碰壁,甚至頭破血流之外別無結果,這就是固執而不是執著了。沒有誰會在自己失去雙腿的情況下想成為一名職業籃球隊員,因為那樣成功的幾率等於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就是固執的愚蠢了。
有位作家曾經講過一個故事,他說有一位文學青年拿著自己的習作請教作家,作家看了以後認為這青年並不適合走寫作這條路,但作家先生不忍心冷了青年的心,就違心地對青年說:有一定的基礎,繼續努力吧,一定會有收獲。然而十幾年過去了,當作家再次見到這青年的時候,這青年仍然一事無成。十幾年來,盡管青年不斷努力,但最終卻沒有取得成功,這青年把自己大好的青春都浪費在了這無為的努力上。他生活上的貧困潦倒和周圍人的譏諷嘲笑使他患上了嚴重的精神抑鬱症,幾次想要自殺。
我們知道,曆來取得成功的決定因素有很多,它不僅需要執著的精神,還需要天分以及正確的方式、方法,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任何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綜合考慮各方麵的條件因素,選擇適合自己條件的目標去努力,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但是,成功需要很多因素,當你選定了自己的目標以後,就要執著地努力走下去,如果在努力走下去的過程中發現這條路是條“死胡同”,就要毫不猶豫地掉轉頭來,另選道路和目標,否則,你的執著就變成了固執。
有這樣一則寓言:一隻螞蚱不聽螞蟻的勸告,固執己見,不肯儲備冬糧,結果活活餓死。固執者如螞蚱,往往認定了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就聽不進他人的意見,以至於最終遭到失敗的懲罰。
生活中也常有一些人,說話常與人抬杠,想問題偏激鑽牛角尖,辦事情墨守成規,常以守株待兔的方式應對瞬息萬變的社會。與人相處,不顧及別人的思想情趣、習慣愛好,一味自作主張,我行我素。人們習慣把這種象一頭不聽呼喚的強牛式的人,叫做固執的人。
有一對父子,二人為了維護自己的觀點,同室三年相互不說一句話,因為他們都很固執,而且都不肯認同別人的觀點,都認為自己是絕對對的。最後這父子二人的結果也很可悲,三年後,兒子離家出走,一走就是二十年不歸,父親在家一病不起,等二十年後兒子的兒子也長大成人了,兒子終於放下了自己的那份固執決定回家看看,結果回家之後他父親已經走了,母親告訴兒子,父親走的時候還一直喊著兒子的名字,兒子無語,隻能把淚水留在父親的墳前。
固執是一種不良的個性習慣。這種性格的人常以自我為中心去考慮問題,自以為是的辦事情,往往抓住一點不及其餘。世事變幻無常,世上的事哪能由著你的性子來。所以,固執的人往往要碰壁吃苦頭的。但這種人即使碰了壁,也不願承認錯誤,不思悔過改進,總要找自我解脫的理由。項羽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不聽僚屬的規勸,一意孤行,結果把大好江山丟失了,走到霸王別姬自刎烏江的地步。
有這樣一則寓言:兩隻固執的小山羊,有一天在小河的一座窄窄的獨木橋上相遇了。橋上容不下兩隻羊同時過河──其中的一隻必須退回去,給對方讓路,等一會兒自己再過去。
“你給我讓路。”一隻小山羊說。
“給你讓路?你算個什麼?”另一隻小山羊說,“你退回去吧,是我先走上橋的。”
“不行啊,老弟!我的年歲比你大,要我給乳臭未幹的小娃娃讓路,沒門!”
於是,兩隻小山羊不假思索地把結結實實的腦門撞到一起了,把犄角纏到一塊了,把細細的小腿支在獨木橋上,打起架來。但是,獨木橋很濕,兩隻固執的小山羊一滑就掉進河裏去了。
執著是一種值得稱道的品質。人們把辦事有主見,堅持原則,追求真理正義的精神叫做執著。運動場上長跑運動員努力堅持奮勇前進稱之為執著,訂立目標努力拚搏永不放棄稱之為執著,革命者為革命甘於獻出一切仍無怨無悔稱之為執著。執著的精神向來為世人所稱道。執著是“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壯誌,執著是“要留青白在人間”的錚錚鐵骨,執著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概。執著是這一世界上的一種偉大精神,世界因此而精彩。因為執著,每天都有感天動地的事情在不斷演繹;因為執著,曾有無數的仁人誌士獲得成功。
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曆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