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 / 2)

靜安寺雖處僻山野嶺,卻也時可偶遇路客。

夏日山果遍野,山棯結了一叢一簇,果小而色紫黑,味甜,既可入藥,又是爽口的吃食。念慈這日洗罷衣裳,見那喜人的小紫黑山棯果,便貓身鑽進枝荊叢裏采摘,邊吃邊采,那果子蜜汁如胭脂膏紅塗了唇舌,兩手也留下紫痕,正要去那泉溪邊洗淨果汁印子,又見那日捉弄的藥童在不遠處采藥。念慈在林木茂盛處,他自然不曾發現這寂靜山中有人觀察他動靜。

念慈效法那日的捉弄,將那山棯扔下,隻見他一轉身,壞,他怕是已發現自己,忙藏身林木裏屏息凝神,卻並未有動靜,再抬頭去看,藥童已然消失。

左顧右盼,藥童如同憑空蒸發,念慈提著木桶順了崎嶇小徑走下去,卻聽到說話聲。

“老人家,你看這藥草能不能治你的傷,我這有些,你拿去吧。”念慈聽了,孩子嗓音,想怕是那藥童。

這一看,才發現草木叢將一山洞遮蔽,如不細看,根本不知這竟是一處山洞。

“老人家,我得走了,采藥時再來看你。”稍會,那藥童果然從山洞裏爬出,念慈忙隱身草中,藥童漸漸走遠。

念慈撥開草木,赫然見是一個紫袍老者奄奄一息躺在洞中,血水濃腥,念慈忙爬進洞中,扶起那老者,鶴發童顏,卻口溢血涎,他已半昏,這般下去,隻怕命在旦夕,念慈掐了掐那老者人中,他動了動,氣息微弱,卻沒好氣道:“我還沒死呢。”

念慈不顧許多,背上老者,便爬出山洞,一路吭噗背回寺院去。撞開寺院門,眾人見了大吃一驚,師傅忙命眾人將老者抬進屋內,煮來熱水擦洗,那老者嘴角仍湧血不斷,鼻息微弱。師傅把了把那人的脈,脈相參差雜亂,應是內傷所致,而傷者體燙如燒,則怕是一路上餐風飲露導致外感。

念慈忙尋來竹皮,升煎湯服,讓那人服下,蓋以厚棉被捂住,一宿過去。

天未亮,念慈早早爬起,又沸了生薑水,送進傷者屋內,那人仍昏睡不醒,念慈又把了把那人脈相,已比昨夜平穩許多,見他不醒,端著薑水正欲掀簾出去,那人卻開口了:“為什麼救我?”

念慈一聽,原來是醒著的,又返身回來,道:“老師傅,你這話說得,你身負重傷,又加外感,藏在山洞卻無人醫治,小尼路過見了豈有不救之理?”

“不許叫我師傅!”那人卻斷喝一聲。

古怪!念慈看了看那老者,鶴發童顏,如果和謁可親,便會是周伯通般人物,偏偏脾氣怪戾。

念慈放下那碗薑水,道:“施主,你現在可起身喝些薑水?”

老者仍是躺著不動,卻說道:“你這碗薑水,是新薑所沸,不及老薑喝了更驅外感,另所加紅糖太少,活氣血自然不夠,但我內傷尚未完好,喝薑水等於加重內傷,療法則先由內至外。另外,昨晚竹皮是上品,隻是火候欠缺些。”

這一通話下來,念慈不得不暗自心驚,這老者並非普通人物,她所用的材料如何、火候多少,他根本未看一眼,便全部了然於胸,且昨晚他昏迷中仍能辯別她匆匆忙忙煎的竹皮湯藥的長短處,便開口謹慎問道:“敢問這位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