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聽課:探解課堂現場的真諦(8)(1 / 3)

聽課是一項艱苦的勞動,它要求聽課者不僅要昕得懂,聽得進,還要做記錄,並深入思考進行分析評定,應盡可能排除一切幹擾,精神飽滿,集中精力聽好課。有的聽課者聽課時打瞌睡,這樣不好,既聽不好課,又會給師生帶來不良的影響。

二、學識準備

聽課者在聽課前應做好一定的學識準備。

1.熟悉課程標準,充分把握教材課程標準是教學的根本大法,教材反映課程標準精神。評課時隻有掌握課程標準才能看出教師教學目的的完成情況,看出是否抓住了重點。聽課者按課程標準應做到五個弄清:

(1)弄清教學目的、任務。

(2)弄清教學建議。

(3)弄清規定的知識體係,各冊教材、每單元各節知識的內在聯係。

(4)弄清限定的知識範圍和深度。

(5)弄清新課程標準的特點和新理念。聽課者掌握教材應做到“三準一活”,即對本學科教材體係和教學內容認識準;對教材重點、難點把握準;對課後訓練目的要求掌握準;靈活地看教師組織和選擇教法。

2.學習和掌握有關學科的課改信息

社會在前進,新一輪課程改革在深入,各個學科、各個領域都會湧現出許多新的教研課研成果,包括新的知識、新的方法、新的理論。平時聽課者應善於學習,關注報刊有關學科的教改經驗和論文,獲取新的信息,了解掌握該科教改的形勢和新的教研、科研成果。這樣能提高聽課的品位,使聽課能站在應有的高度上,敏銳準確地發現教師授課的優缺點。

3.學習教育理論

通常,我們聽一節課不能停留在感性認識上,應上升到理性上來認識。而要借助理論就要去學習教育理論。理論學習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教育哲學和先進教改信息等。聽 課者必須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現代教育意識。

4.積累聽課評課材料

聽課評課作為一門新興科學,是尚未開墾的處女地,這方麵的材料還不多,這就需要聽課者注意積累。具體方法,一方麵要從各種報刊雜誌和圖書中收集;另一方麵邊昕課邊總結。材料積累多了,聽課經驗就多了,對這門學科的認識也就深刻了,聽課時也就會更得心應手。

三、情況準備

所謂情況準備就是聽課者課前所做的調查工作,它包括:

(1)要了解聽課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如學生的學習基礎、智力和班級管理情況;

(2)要了解任課教師的有關情況,如學識水平、工作態度、教學經曆等。

四、物質準備

聽課者應該帶好常規材料,如聽課筆記、教科書、參考書等。如果有必要,還要帶好錄音機等設備。

五、角色準備

(一)以“學生”角色來聽課

教師和領導聽課與學生聽課是有很大差別的。首先,聽課的目的任務不同。教師和領導聽課在於學習教師的授課經驗,或者檢查指導教師的教學工作;學生聽課則是為了學習知識、形成技能。其次,從文化水平看有很大不同。如就對教材的掌握程度上說,領導和教師一般對教學內容已經掌握或了解,而學生對教學內容是無知或知之不多。再次,從心理水平的認識能力看,也有不同。單就思維能力說,教師和領導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都已發展成熟,而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處在發展中。這幾種差異的存在,就要求聽課者必須首先有意識地收斂自己的優越心態,放下架子,充當學生,規規矩矩,認認真真地充當學生的角色,使自己處於“學”的情境中。要設身處地,從學生的角度,按學生的水平去聽課,這就要兼顧兩頭——課程標準要求與學生實際。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學生那種知識水平、認識能力能否聽得懂,學得會?就是說看教師這樣講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

(二)以“教師”角色來聽課

僅僅進入學生角色是不夠的,教師和領導真正的角色畢竟不是學生,聽人家課也不是直接吸取知識,而是看人家是怎麼講課的。這樣就要根據講課的內容和進程,把自己引人講課教師的角色,使自己處於“教”的情境中。即“設身處地”地想:這課要是由我來教該怎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