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時代,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依托,以社會信息化和信息文明建設為社會終極目標的交流和傳播信息的圖書館學,將伴隨自身技術含量的不斷提高,其具有信息時代曆史高度的人文關懷也必然與日俱增,並伴隨人類曆史的進步,不斷實現其在物質型文明的曆史條件下所無法徹底實現的人文精神。
圖書館學研究的發展趨勢是一種帶有預測性的研究。因此,第一,圖書館學研究的發展趨勢必將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並不斷明晰起來;第二,由於人們對社會的認識和認識水平、時間、出發點與角度等的差異,所提出的觀點和看法區別也比較大;第三,研究者所提出的觀點隻要是符合圖書館學的發展規律,就能經得起曆史的印證和考驗;第四,因其研究具有前瞻性,對圖書館學研究的發展具有指導作用,所以,對圖書館學研究發展趨勢的觀點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第三節)圖書館學的宗旨和特點
一、圖書館學的宗旨
宗旨,是指主要的意旨、目的。圖書館學的宗旨,這是人們經常提問和圖書館學研究者經常自問的問題。圖書館學已有一兩百年的曆史,對這個困擾我們許多年的問題作出科學的解釋,有助於圖書館學為自己建立一個目標。
人類獲取知識有兩種主要途徑,即被動獲取知識和主動獲取知識。這兩種途徑對於人類來說都是必要的,但是相比之下,特別是人類進入信息社會以後,主動獲取知識更為重要。圖書館學是適應人類知識積累、傳遞、使用的需要而產生的學科,其宗旨問題早有圖書館學者探討過。1923年,我國學者楊昭在其所著的《圖書館學》(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中就說:“要使中國圖書館發達,非得先研究圖書館學。研究圖書館學的作用,簡單說有兩種:(一)可以增進辦理圖書館的人的能力;(二)可以增進利用圖書館的人的知識。”1957年,劉國鈞發表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通訊》第1期上的《什麼是圖書館學》一文中說:“圖書館學有其實踐的目的——改變現實使它更合於人們的理想。它企圖改造的現實乃是人們的文化生活,人們的思想、知識、技能,乃是人類社會生活中重要現象。這種實踐的目的也是一切科學所同有的。”1980年,台灣學者王振鵠也說:“圖書館的效用,對國家社會而言,它是管理國家文化資源、推展社會教育的一種手段;對圖書館管理機構而言,它是一項資料處理的應用技術;對個人而言,它是一項治學的門徑與研究的方法。”(中國圖書館學會出版委員會編,由台北學生書局出版的《圖書館學》)1985年,吳慰慈在《圖書館學概論》(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一書中說,圖書館學的功用,“首先,學習圖書館學對於發展我國的圖書館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其次,學習圖書館學,有助於促進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實現”;“第三,學習圖書館學,有助於我們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成自學的習慣”;“第四,學習圖書館學可以為今後從事圖書館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五,學習圖書館學,可以為發展這門學科貢獻力量”。上述這些觀點雖然出於不同的曆史時期,無論是談圖書館學的目的、作用,還是圖書館學的效用、功用,都涉及到圖書館學的宗旨問題。因為一門學科的宗旨,就是它本身具有的主要目的與意圖。根據上述諸種觀點,我們可以概括為:圖書館學的宗旨就是為人們主動獲取知識提供最佳方法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