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探究教育的實施(9)(2 / 3)

在氯水中滴入紅墨水後,紅墨水褪色,究竟是哪一種微粒在起作用,這還必須引導學生進行下列驗證實驗。

驗證實驗1:在試管中加入稀鹽酸,滴入紅墨水,振蕩。

驗證實驗2:在盛有幹燥的氯氣的集氣瓶中加入有色布條。

驗證實驗3:在次氯酸鈣溶液中滴入紅墨水,振蕩。

驗證實驗4:在次氯酸鈣溶液中加入少量稀鹽酸,滴入紅墨水,振蕩。

實驗1中紅墨水不褪色,證明H2O、Cl-、H+、OH-不具有漂白作用。

實驗2中有色布條不褪色,證明Cl2不具有漂白作用。

實驗3和實驗4中紅墨水褪色,證明HClO和Cl-有漂白作用。

因此可得出結論:在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粒子是HClO和ClO-。

二、對學生將要學習的化學規律的探究

化學規律的探究過程中將起到將知識之間建立關係,打通思維通道的作用。化學探究教學選擇組織的內容,雖然早已被科學家們所論證和應用,但是對學生而言,應當是新的內容,尤其是一般性的化學規律的探究,可以使原來的一些知識串聯成線狀網狀,從而優化學生當前已有的知識結構。在一般規律的探究中,教師一定要啟發學生通過對比,歸納,分析等方法獨立完成,探究的過程既進行了思維訓練又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普遍聯係觀的教育,真正體現了化學作為文化的育人功能。

1999年是人造元素豐收年,一年間得到114、116和118號三種新元素,按已知的原子結構規律,118號應是第5周期銻族元素,它的單質在常溫常壓下最有可能呈現的狀態是(氣、液、固選一填入)態,同年又傳聞俄羅斯合成了第166號元素,若以知原子結構規律不變,該元素應是第周期第族元素。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進行分層探究:

①從第一周期到第六周期,每一周期最多容納的元素種類為多少?

②每一周期的元素種類與周期數有何關係?

③根據②的規律推測第7周期,第8周期最多容納的元素種類為多少?

④如何根據一種元素的核電荷數推斷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⑤第166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不難發現:元素周期表中第1、2、3、4、5、6周期中元素的種類分別是2、8、8、18、18、32。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歸納出經驗公式:當周期序數為奇數時,該周期的元素種類最多為n(n為周期序數)種;當周期序數為偶數時,該周期的元素種類最多為n(n為周期序數)種。按此經驗公式可知:第7周期和第8周期的元素種類最多為32種和50種。判斷一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以稀有氣體給元素定位,推知118號元素位於元素周期表第7周期0族,為稀有氣體,狀態為氣態;168號元素位於元素周期表第8周期0族,推知166號元素位於元素周期表第8周期ⅥA主族。

三、對已經學過的化學知識與規律的探究

作為化學的首要功能之一,應用既是知識的溫習和鞏固過程,又是知識的創新過程和認識過程,是思維中最活躍的過程。因此,這一過程的探究應當作為化學探究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一定要改變過去從教師那裏學習如何應用的被動方式,變為教師設計問題或學生在實踐中歸納出主題,並從實踐中提出自己的觀點,總結出新方法的主要學習過程。教師典型引路,指出研究方向,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討論,思考和歸納,寫出研究小論文並采用多種形式公開交流,互相借鑒。

在化學教學中,開放性和探索性問題時實現化學知識與規律應用的良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