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新課程與新課標(1)(1 / 3)

內容精粹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新課程體係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麵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這場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可以說,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使我國的中小學教師隊伍發生一次曆史性的變化。每一位教師都將在這場變革麵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學習新課標,走進新課程

一、新課程下的幾種教學試驗模式

二、新課程下的教學觀

新課標倡導引導全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或者說是研究性學習,如何體現這一點?在這兩年的課改中,有些教師的理解就是:在課堂上片麵追求課堂的活躍,由學生來講課而教師作為主持人出現。這種課真的就是體現了當前的新課標和新課改的精神嗎?

一、新課程下的幾種教學試驗模式

新課程下課堂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但以下這幾種教學模式是可以用來試驗的。

1.“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運用”的教學模式。它要求教師的教學設計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或遊戲活動,引導學生用學科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發現問題,培養學科問題意識。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研究,通過操作實踐、模擬活動等,讓學生去經曆、去感受、去體會,獲得大量的直接經驗,自主地建構知識,形成學科模型,這對於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2.質疑式:(可先觀察)學生質疑——帶疑自學——嚐試討論——大組交流——解疑存疑。

3.討論式:出示討論題——定向學習教材——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4.辯論式:學習新教材——出現辯論題(或找出學生間的不同想法)——分組準備——兩組辯論——辯後小結。

5.茶館式:課前預習——七嘴八舌第三者談見解——教師適當點評。

6.小組式:自我嚐試練習——小組交流思想——小組代表發言——評出優秀小組。

7.采訪式:明確采訪要求——各人(組)采訪——寫好采訪記錄——彙報情況——得出結論。

8.主題式:課前明確主題——各自搜集資料——充分表達想法——師生共議主題。

9.主持會式:學生充當節目主持人,教師退居幕後做導演課堂由學生主持,串聯、設問、解答、存疑,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當然,還要注意的是:這些新教法不要再次成為新的教條。要領會精神,活學活用,不同的教學適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有時甚至要綜合運用幾種模式,切忌有“一招鮮吃天下”的思想。

二、新課程下的教學觀

新課程下的教學觀:更新思想,轉變理念。具體如下:

通過各種渠道全麵深入地了解和理解這次課程改革的背景、轉變理念。

新課程強調全麵提高學生素質,促進每一位學生全麵發展,教師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麵把握改革思路,在實踐中全麵貫徹改革精神。

新課程麵向生活,麵向社會,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係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社會生活實際,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本班資源,開展本土化教學和校本教學。

新課程在內容上大為更新,增加了許多反映社會經濟文化科技新發展、時代性較強的新內容,要求教師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

新教材強調各科之間的溝通與綜合,這就要求教師全麵拓展個人的各方麵修養,淡化自己的角色,同時把學生視為接受教育的一個完整的人。

新課程強調展示知識產生、形成、創新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注意結合新教材中有關內容展開闡述。

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大大加強了探究式學習的比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處理好學生自主與教師指導之間的關係,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情境、合適的階段,開展非指導性教學。

新教材允許學生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就要求教師在實踐中要為學生發展個性留出充分的發展空間。

新課程強調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和備課方式,多研究學生,上課時多傾聽學生,多關注學生即時的反應,而不是一心隻盯著教學內容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