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在教師崗位上兢兢業業了半輩子,快退休時查出絕症,掙紮不久後仙遊。家易未入學校工作前,就一直聽她的故事、傳聞,也暗暗地祝福她能好起來,但可惜事與願違。
這滔天紫火也帶不走她,大難不死,為何無後福?
《鷓鴣天、奠師》
點碎書篇跡墨殘,離塵仙影浸身寒。
草堂有幸聽卿教,青子無福請聖言。
牛馬麵,莫相煩,病中軀體步艱難。
他年我若為秦廣,顛倒輪回送玉還。
家易不知自己為何對她有如此景仰之情?家易甚至連她的麵也沒有見過,或許隻是單純地尊重她的付出、同情她的遭遇吧。家易工作後,有幸得到一本她的真跡。雖不同科,但家易將其珍藏,有時還學習一番。
家易當然要當老師。
家易知道這個行當真不是主流,被認為是少有能力之人才會從事做老師。老師福利不高,又過於辛苦。精英流失,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一種不太受人尊重的行業。
這口上說得尊重,並不是真心尊重。
有人想老師也就這些本事,還不如自己教。舉個反例:從來沒有人敢對醫生開刀指手畫腳,因為他們不具備專業知識,扯淡都扯不來。
但他們忽略了,教育教學同樣是一門深沉的學問。教育教學也是一個專業,他就是教得會、教得好,你就是不會。雖然不會,但這個你卻可以扯淡,好歹你還是個家長。有個“長”字自然就覺得能教育別人,實際相差十萬八千裏。
再者,有些老師真的會很在乎金帛之物,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久而久之,生態已經養成,不同流合汙的反而成為眾人眼中的異類。普通人能有幾分見識?除了隨大流和兩極論,也就沒有什麼東西了。不收錢就等於沒本事,收越多越有本事。
據說十數年前,有一位老先生在公園裏擺上十幾把古琴,欲免費教授古琴。若有學者達到一定水平還贈送古琴,卻無人問津。
誰知,後幾年學古之風大火,這老先生真是個名家,每一節課都貴得驚人。不僅課程,古琴的價格也隨之飛漲。這些都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了。
試想,這老先生受到過這樣的待遇,一比較。這心也沒有當初這麼熱了,你說這時再請他免費教授,更是天方夜譚。
最後,教育之道,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可能要很久才能顯現出成果。有時,你大力培養的孩子,他要到下一個學段才能拿出成績,那時候孩子已經去下一個學段的學校了。等他拿了成就,新學校當然為此大肆宣揚。但這個孩子的成就,實際上跟新學校真的沒什麼關係,但能記得你的恐怕也沒幾個人了。
為了孩子當前的成績,或為了孩子未來的發展。這之間的選擇,矛盾有時非常尖銳,二者隻能選一。眾多選擇加起來,隻能在其中找一個平衡了,這個平衡也隻有每個老師自己把握了。
神龍國是太平盛世,太平盛世並不是一味的好。人們在發展過快的科技麵前,反而放慢了對人性本源精神、思維、境界等的追求。好玩的東西太多,沉下心來做學問的反而少。
這可能就是先賢要的太平盛世,天下大同。但沒人說過,天下大同之後又會發生什麼現象,產生什麼問題。
這平民百姓心中滋長的昏暗可能就是一個最大的問題。
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教師,願意堅持自己的信仰和情懷。
海上聖明學校是一所曆史悠久的中學。而聖明學校的校長,便是如今大名鼎鼎的林紅玉。
紅玉並不是因為收紫火而揚名,而是其從小到大都很聰慧過人。十八歲時學曆已經常人不能及,更接替其恩師葉秉臣,成為了聖明學校的校長。這五年來,對聖明學校大刀闊斧地改革,成績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