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天災來襲(1 / 2)

太史慈猶豫了一陣子, 抱拳道:“承蒙大將軍抬愛,在下受寵若將,然忠臣不事二主,太史慈既已投入劉刺史麾下效力,又怎能行見利忘義之舉?恕在下不能答應此事,還請大將軍見諒!”

馬超聞言心下更加敬佩,皺眉道:“子義此言差異!劉繇是董賊朝廷封任的揚州刺史,他爭不過袁紹,本應上表朝廷,由朝廷出麵解決此事。然劉繇非但沒有求助於本將,還割據徐州廣陵郡妄圖稱霸,其行為與反賊無疑!本將身為朝廷大將軍,自有維護朝廷威嚴的責任,對這些頑固不化的地方諸侯決不會姑息!劉繇兵窮將寡,南有孫堅覬覦,西有袁紹虎視眈眈,徐州刺史陶謙又歸順了朝廷,劉繇三麵受敵,實與塚中枯骨無異!”

馬超所說的句句在理,太史慈自是心知肚明,而他在劉繇麾下混的並不如意,僅是一百夫長而已。但劉繇是他同鄉,在他逃亡遼東之際曾受劉繇大力幫助,跟隨馬超雖然前途無量,可在這危急時刻拋棄劉繇實為不義之舉。太史慈沉思了一陣,抱拳道:“大將軍所言雖有理,但劉繇給在下有大恩,如今恩情未報,怎能另投明主?還請大將軍莫要再說!”

馬超也不想勉強太史慈,笑了笑道:“太史將軍真乃忠義之人!既如此,本將也不強求,朝廷的大門隨時為你敞開。日後若不如意,自可來本將麾下效力!至於太史老夫人本將自會派人照顧,子義盡管放心便是!”

太史慈感激不已,忙起身拜倒,滿臉感激道:“多謝大將軍關照!日後若有機會,太史慈定會投入大將軍麾下,願從一馬前卒做起!”

馬超哈哈笑道:“子義過謙了,若真有此日,本將讓你從校尉做起,直接統領一千人馬!以子義的本事,立功封賞不過是時間的問題!本將之誌又豈是大漢十三州?一旦內部穩定,遲早要出兵南方的交趾,東北遼東和北方大草原,正需子義這種可以獨自帶兵打仗的將才!”

太史慈連稱不敢,心下卻是下定決心,隻待劉繇倒台就來投奔馬超。而馬超心裏也在算計此事,劉繇是遲早要滅掉的,但為了不讓太史慈難做,最好的辦法就是借刀殺人。廣陵郡因靠近江東,早已被孫家父子所覬覦,最好的辦法就是鼓動孫堅除掉劉繇。

而孫策生於175年,如今已到了193年,也就是十九歲,應該已經和周瑜等人混在一起了。如果曆史重演,讓孫策收了太史慈就大大不妙了,且一旦孫堅父子滅了劉繇取了廣陵,再想將他們趕出去還得花費一番力氣,實在得不償失!

再看徐州境內,除了臧霸之外,還有下邳相笮融和廣陵太守趙昱兩人依附劉繇,如若招降臧霸讓其出兵攻打廣陵,倒是借刀殺人的好主意。

日前,曹操進攻徐州,徐州全境如驚弓之鳥般,笮融帶領手下士兵和部屬男女共五萬多人南下廣陵郡。廣陵郡太守趙昱和劉繇將笮融奉為貴賓,並擺下盛大的酒席招待笮融和其士兵和部屬。笮融看到廣陵郡物豐民富,兩人手裏還有數萬甲兵,便留在廣陵郡稱霸一方,三人之中以劉繇為首。

而這個笮融雖然在曆史不出名,但在佛家曆史上卻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任下邳相期間便在下邳郡廣興佛寺廟宇,要下邳郡人民日夜頌讀佛經。這使得附近各郡的和尚、尼姑和佛教徒遷入下邳郡,前後高達五千多戶之多。每到佛祖誕辰四月初八,舉辦《浴佛會》,光是在路旁設酒宴的費用要用億為單位來算。他在下邳所建的浮屠寺、九鏡塔在佛教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尤其的浮屠寺,馬超還親自參觀了一番。此寺建在下邳城南,寺中有塔,上有金盤,下有重樓,塔為九層八角,每層皆有飛簷,每麵鑲有銅境,塔頂亦有一麵銅鏡朝天,稱為“九鏡塔”。堂閣周圍可容納五千多人在其內課讀佛經,佛像外塗黃金,披著錦彩的袈裟。每到浴佛會時,在路旁設席長數十裏,置酒飯任人飲食,來參觀、拜佛的百姓達萬人之多。鋪排之奢華、場麵之宏廣、氣勢之雄偉為世所難見。在這物資極度匱乏的亂世,能組織人力造出這麼一座寺廟,也算一奇葩之事。

馬超痛恨佛教,自然不會留下笮融這種佛教的狂熱份子,出兵剿滅劉繇、笮融和趙昱乃必行之事。不但如此,他將來還要將下邳境內的寺廟統統拆毀,和尚和尼姑全部收入屯田營進行強製勞作,天下哪有不幹活就能豐衣足食的好事?絕不能讓佛教在大漢境內傳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