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實事求是(1 / 2)

貫高這些人讓人打心眼裏佩服。眼見張敖被捕,寧願舍棄自己的臉麵和性命也要證明張敖的清白。單單是這一舉動,就足以讓古往今來隻會惹事、卻不會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的那些人無地自容。

苦於劉邦的命令,隻得把自己頭發剃掉,拿個鐵圈把自己的脖子套上,打扮成張敖的奴隸,這才跟隨者張敖一起來到長安,對簿公堂。

大堂之上,審訊者自是威風凜凜,但貫高也是森然不懼。既然已經抱著必死的決心,定然要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解釋的清清楚楚,還張敖一個清白。但這位老英雄隻說了一句話:“獨吾屬為之,王實不知”,之後就閉口不言。

審訊的人自然想從這位老者口中得到張敖造反的消息,無奈卻問不出半個字。結果刑訊者怒了,竟敢藐視本官,給我大刑伺候。刑訊太慘烈了,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被行刑官用鞭子抽的皮開肉綻,而後用錐子在身上不停的紮眼,紮到什麼程度呢?“身無可擊者”,就是身上不能至死命的地方都紮了個遍。但這位老者任然一字不吐,被綁在柱子上巋然不動。

此時呂後內心焦急,眼見自己千挑萬選的好女婿要被自己老公給弄死了,跑到劉邦麵前去求情。劉邦是一位成功的政客,雖然平日裏忌憚呂後三分,但關鍵時刻,原則性問題不能讓步。眼見呂後哭哭啼啼,劉邦心中好不耐煩,不禁吼了起來:“你哭社麼哭,這小子要是得了天下,難道還會在乎你女兒嗎?”

劉邦說的是實話,正因為他能說出這樣的話,才能成就這樣的功業。即使張敖根本不想造反,但劉邦必須得防著他。在事情沒有弄清楚之前,這麼辦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一位政客的必然選擇。

結果審訊員跑過來向劉邦報告,把貫高的話一五一十的講述了一遍,劉邦一聽,渾身上下震顫了一下,發自內心的說了一句:“壯士,誰了解這個人,私底下問他吧”!雖然劉邦敬重貫高的為人,硬的不行來軟的,但這件事情必須要弄清楚的。

結果劉幫手下有一個人五大夫,人稱泄公,此人和貫高是同鄉,聞說劉邦的意圖,前去請命。泄公這個人也真是不錯,能在關鍵時刻幫助貫高說好話。此時事情並沒有弄清楚,但貫高正直的為人讓泄公敬佩不已,就算劉邦遷怒自己,也要把貫高的為人和劉邦說上一說。泄公見到劉邦,說道:“這個人我認識,和我是老鄉,他是什麼人你知道嗎?他就是為了樹立趙國名義,不肯背棄自己承諾的一個人啊。”

此時的貫高被放在簡易的擔架上,泄公拿著劉邦的符節前去詢問。看到貫高,不禁起了憐惜之意,說話並沒有擺什麼官架子,而是滿懷關切的問長問短。而後繼續詢問刺殺之事,貫高說出了肺腑之言。

貫高說道:“我也是人啊,皇上都下命令要誅殺我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難道我不愛我爹媽,愛我老婆,嗎?可是張敖實在沒有造反啊,這件事就是我們幾個合謀幹的”。然後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的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