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萬裏江山(1 / 2)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持續了5年之久的楚漢戰爭結束了,55歲的劉邦,憑借內在實力和外在實力,取得了最終的勝利。經過再三推讓,終於在“無人可以勝任”的情況下,劉邦勉強的低下了頭。於公元前202年的農曆二月初三,迫不及待的劉邦在山東定陶的汜水之陽,舉行了登極大典。

但得了天下,不能忘本。兄弟們這麼多年陪著我風裏來雨裏去,我劉某人萬分感激。而且此刻天下諸侯雖然順從我,但時間一久,難免心生反叛。不過當下之際,隻有先行封賞,然後再各個擊破。這一招安撫人心,當真是萬無一失。天下戰亂已久,人人渴望天平盛世的到來,諸侯既已得到實惠,絕不會在短時間內紛紛叛亂。

劉邦的想法是正確的,他將韓信從齊國調回了自己的老家楚國;彭越也如其所願,被封在梁地;韓王姬信取代了項羽所立的韓王,王位依舊如故。當初項羽封賞的幾個諸侯,依舊保持原有頭銜,但離自己太近的恐怖分子要弄走。一番緊急調動之後,劉邦暫時沒了後顧之憂,開開心心的四處巡遊,並在魏豹的老家收納了幾個美妾,一同帶走了。

劉邦左想右想,終於把自己圈在了當時隻有巴掌大的洛陽地區。偏偏此時,項羽所分封的諸侯打著項羽的旗號開始造反了。起一個起來鬧獨立的是臨江王,此時項羽所封的老臨江王已經死了,起義的是老臨江王的兒子,小臨江王。小夥子聽說項羽的諸多英雄事跡,好生崇拜。可劉邦這個老家夥不知道從哪跑出來,把自己的偶像給逼死了。這還了得,我可是項羽的鐵杆fans,焉能聽你這老雜毛指手畫腳?

劉邦對於這小後生根本沒放在心上,但還是很小心謹慎的處理了此事。他派出了兩代世交的親信盧綰,還有自家堂哥劉賈。這二位雖說不是能征善戰,卻也是久經沙場,眼光毒辣,經驗老道,深知此時並無後顧之憂,亦無糧草之困,而兵勇又遠多於臨江王共尉。從形式上將,這小毛孩子此時竟然敢公開造反,如不加以懲治,怎能服眾,所以此刻必須將這小夥子拿下,用以樹立大漢天子的威信。最終采取的措施就是將臨江首都圍了起來。

小夥子共尉哪有這麼多經驗,既然你不打我,我就坐在城上對你的大軍來個檢閱,開始的時候很是開心,時間一久終於明白了,但也晚了。不過小夥子還是很聰明的,偶像不能當飯吃,還是趁早降了吧。劉賈、盧綰不敢擅自做主,親自押著共尉到了洛陽。

但劉邦此時焉能饒了他,正所謂殺雞給猴看,年輕的共尉成為劉邦鞏固統治的犧牲品,他的臨江封國從此也消失的無影無蹤,而漢家天下卻多了一個郡——南郡。

五月份,劉邦在首都洛陽宮擺了一個豪華宴席,招待儀式全部借鑒當年老丈人出到沛縣時大宴賓朋的場景。幾杯酒下肚,劉邦意興闌珊,不禁想起了諸多征戰往事,大為感慨。想到自己建立了如此豐功偉業,而項羽卻功敗垂成,劉邦終於沒忍住,開始發問了。問題大家應該都知道,那就是“為什麼我贏了,項羽輸了”。結果手底下叫高起和王陵的兩個人合計來合計去,整出來的第一句話就是:“陛下慢而辱人,項羽仁而愛人。”意思就是你老劉即傲慢又喜歡侮辱別人,人家項羽可是特別仁慈。單單這一句話,足以看出劉邦並不是小家子氣的人,也不像後代皇帝,聽不得半點自己的缺點。不但如此,劉邦還接受了項羽某些方麵比自己優秀。雖然接下來兩個人又做了某某分析,無非是那些溜須拍馬之言。靜靜的等待別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老板劉邦進行了深刻的總結,結論就是我懂得重用人才,項羽隻有一個人才,偏偏不知道珍惜。

劉邦不愧是劉邦,這一句話一出,不僅僅是蕭何、張良、韓信臉上有光,在座的每一位功臣那也是心裏美滋滋的。而劉邦舉辦這次豪華宴席的目的是為了暫緩封侯,因為此時各處封地都被別人給占領了,咱麼可要同心協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