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前車之鑒(5)(3 / 3)

課後周老師不動聲色地展開了調查工作。經過調查了解,同學們一致反映:她在老師眼中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而在同學中卻是個自私自利的人。平時,她隻顧自己學習,不肯幫助別人。同學有問題請教她,她總是一臉的不屑與不耐煩。對待班裏的工作,老師在班時,她緊著張羅,老師離開後,她馬上回到座位上,做自己的事兒去了,有時甚至是收作業都讓周圍的同學代做……

這件事使周老師很懊悔:一是對所謂的優等生總有一種偏愛,看優生總是一朵花,看差生總是一身疤。優生有了缺點、犯了錯誤,總是首先要考慮維護他的威信,該批評的也不願多批評,久而久之,滋長了他們的壞習氣。二是沒有對優等生及時進行思想教育。優等生並不是不用教育了,而是應該對他們有更高的要求才對。

育人忠告:

老師一般都關注後進生轉化問題。其實後進生與優秀生也是相對的,並不是絕對的。後進生經過耐心教育,可以轉變為優秀生。而優等生忽視教育或教育不當也能使之變差。對優秀生也要辯證地看,“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也要因勢利導,加強教育,就如人們常說“響鼓也得重槌敲”。

25難忘那一雙企盼的眼睛

出言吐語勿忘有容乃大,行為舉止切記惡小不為。作為教師更應該牢記這一道理。尤其對學生要寬容。寬容不等於放縱,也不等於放棄,而是要有的放矢對其進行教育。

趙金平已經當上校長了,可是,隨著職務的高升,那雙企盼的眼神卻始終揮之不去。每當想起來,他心裏就覺得堵得慌。

那是20年前的事了,趙金平剛參加工作時,校長安排他教四年級。由於前任老師的努力,這個班無論是紀律上還是學習上都比較優秀。而同年級的一個班卻是個亂班。擔任那個班班主任的劉老師整天數落起來便喋喋不休……

有一天,劉老師班的一個學生沒有完成作業,她便咬牙切齒地數落起來,最後說了一句,趕明兒到趙老師班上課去吧!可能是處於對劉老師嘮叨的反感,也可能是為這位同學不平,趙老師隨聲說了句:“行啊!”

課間,趙老師正在教室裏,忽聽“咚咚咚”的敲桌子的聲音,並伴隨著歡呼聲。他出去一看,那位同學背著書包走在前麵,不,應該是被一幫同學擁在前麵,後麵是滿臉喜氣的把桌子當做鼓來敲的他們班的學生。那位同學的臉紅得發紫,眼裏含著淚。“哎呀!劉老師當真了”。當著那麼多的學生,趙老師什麼也沒說,把那位同學安排到了最後一排。

趙老師自然找劉老師理論,但換來的是一肚子氣。他又找領導評理,換來的是“既然已經過去了,就那樣吧”。

這個學生叫霍德廣,其實品德一點也不廣,他除了體育有點特長之外,簡直沒有一點優點。寫字吧,瞧著咋看都對,細看“部件”不全。數學計算題就更別說了,趙老師有點後悔,他想:“他本來就不是我們班的學生,找機會得把他弄走。”

不久,機會就來了。霍德廣因為做冰排子去偷人家防盜網上的角鐵被抓了個現形,那天他被人家揪到辦公室,他的臉仍然紅得發紫。這下趙老師可逮著理了,直接就去找了學校領導,得到的回複是:“要教育他,不要總是調班。”趙老師甩下一句話:“我反正是不要他了,愛哪哪去!”

當天,趙老師就把霍德廣轟出了教室。霍德廣的眼裏一直含著淚,臉仍然紅得發紫。盡管老師們勸說,盡管學生們說情,盡管領導們許願,趙老師仍沒有讓他進入教室。

霍德廣每天準時來上學,但不敢進教室,蹲在窗下,遠遠看見趙老師就低下頭,臉紅的發紫。趙老師裝作沒看見,徑直走進教室。趙老師用餘光看霍德廣時,發現了一雙企盼的眼睛。

第三天,趙老師在上班的路上開始自責起來:“他還是個孩子呀!今天讓他進教室吧。”想到這些,他似乎輕鬆了一些。但是到學校遠遠向教室望去,霍德廣沒有來。趙老師心沉了一下,但馬上又想“反正原來就不是我的學生”。

幾天了,霍德廣都沒來,學生們說他不上了。趙老師似乎輕鬆的心卻總有點沉。

後來有同學說:“霍德廣進派出所了,因為偷東西被逮起來了。”趙老師聽了心沉沉的,但什麼也沒說。

……

三年後,趙老師被調到別的學校當教導主任,於是沒有霍德廣的任何消息。

多年來,趙老師再也沒有見到過霍德廣,也沒有他的消息。趙老師如今已經是趙校長了,多年來,他一直想忘記這件事情,但總是有一雙揮之不去的企盼的眼睛出現在他的腦海裏。他把這個故事講給學校的老師,說:“希望你們不要學我,在教育的生涯裏留下遺憾。”

育人忠告:

著名的鄉村教育家蔡林森有句名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不會教的教師。”教師麵對的每一個學生,都是父母的寶貝,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所以,當你麵對調皮學生時,就應該盡到教師該有的責任,用愛心去哺育那稚嫩的心靈,否則,你將留下職業生涯中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