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巨人騰飛
20世紀,在人類曆史上是空前動蕩劇變的世紀,又是迅猛發展的世紀。在這激蕩的百年中,中華民族從極度衰敗、備受屈辱、幾近亡國滅種的邊緣,神奇般地崛起,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顯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現在,正滿懷豪情地迎接著新世紀的到來。
曆史發展的篇章
20世紀的中國經曆了三次曆史性巨變。三次巨變又與三位中華巨人緊密關聯: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
孫中山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自幼熱愛祖國,認為中國的政治應當改革,但在屢次上書失敗和甲午中日戰爭的刺激下,他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894年,他在檀香山成立了我國最早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在會員入會的誓詞中,他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恢複中華”的革命主張。1911年,他領導發動的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而且結束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君主專製製度,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自此深入人心。
這是中國20世紀經曆的第一次曆史性巨變。
然而,辛亥革命後,君主專製製度雖然取消了,但封建餘孽卻仍然興風作浪,把中國搞得亂七八糟。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絲毫沒有得到改變,中國人民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事實告訴人們,中國的革命尚未成功,資產階級救不了中國,還需要繼續進行新的革命。
於是,中國的先進分子們又開始了新的探索。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革命的麵貌從此煥然一新。1919年的“五四”運動使20世紀的中國經曆了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的直接成果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自此,中國人民找到了解決國家和民族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出路。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經過長期艱苦的探索,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終於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形成了指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毛澤東思想。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中國人民經過30多年艱苦卓絕、不屈不撓的鬥爭,終於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在中國的統治。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一百多年來受盡了苦難和屈辱的中國人民,從此在全世界麵前站立起來了。新中國成立後,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複發展國民經濟,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並取得了巨大的建設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是20世紀中國經曆的第二次曆史性的巨大變化。
然而,曆史的車輪前進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麵對全新的社會主義事業,中國人又開始了新的探索征程。其中曆經了許多曲折,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慘痛教訓,終於找到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路子,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70年代末期,我們黨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的集體的領導下,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政治勇氣,突破了“兩個凡是”的束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恢複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走上了改革開放的征程,第一次比較係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係列基本問題,開創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並在實踐中形成了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
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中華民族滿懷信心地朝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大步邁進,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麵貌,中國社會主義事業顯示的蓬勃生機和活力,為世界所矚目。這是20世紀中國經曆的第三次曆史性的巨大變化。
百年滄桑,世紀巨變。在不到100年的時間裏,中國接連跨上了三個大的台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輝煌的成就。然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是一場永不停步的接力跑。1997年中共十五大的召開,又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描繪了跨世紀的藍圖。在以胡錦濤為核心的第四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我們深信,中國必將以強健的步伐走好21世紀的行程,譜寫更加輝煌燦爛的曆史新篇章。
成就輝煌的30年
曆史的變遷常常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然而,當人們透過現實回眸曆史,卻能聽到它前行時那凝重的足音。回首改革開放30年,我們無不深深感到,這30年是中國翻天覆地變化的30年,是中國人民贏得光榮、走向輝煌的30年,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30年。30年的風雨征程,30年的滄桑巨變,為中國21世紀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