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六脈神劍(1 / 2)

第九章

去到大理鎮南王府,李燁當然不好兩手空空,便是拿出了那一對金鯉魚贈予段王。雖說金鯉魚養身修補元氣的功效十分有限,但也是十分珍貴之物。

段王爺一見李燁將金鯉魚的功效說得天花亂墜,便大力建造一魚池專門飼養這一對金鯉魚,嚐試繁殖它們。

休整一夜,李燁便說出自己的意圖,想見識見識六脈神劍,段譽便也帶他去了天龍寺。

天龍寺在大理城外點蒼山中嶽峰之北,正式寺名叫作崇聖寺,但大理百姓叫慣了,都稱之為天龍寺,背負蒼山,麵臨洱水,極占形勝。寺有三塔,建於唐初,大者高二百餘尺,十六級,塔頂有鐵鑄記雲:“大唐貞觀尉遲敬德造。”相傳天龍寺有五寶,三塔為五寶之首。

段氏曆代祖先做皇帝的,往往避位為僧,都是在這天龍寺中出家,因此天龍寺便是大理皇室的家廟,於全國諸寺之中最是尊榮。每位皇帝出家後,子孫逢他生日,必到寺中朝拜,每朝拜一次,必有奉獻裝修。寺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規模宏大,構築精麗,即是中原如五台、普陀、九華、峨嵋諸處佛門勝地的名山大寺,亦少有其比,隻是僻處南疆,其名不顯而已。

來到了天龍寺,卻是發現大理國的皇上保定帝也在此地。

可當李燁說明自己想見識見識一番六脈神劍之時,卻是被告知此門絕學本門無人學會,而且那是大理段氏之物,不傳外人。無奈,拖段譽的麵子征求了保定帝的同意,李燁隻好以物換物,用神照經與血刀經這兩本經書之為換得觀摩六脈神劍一遍。

猶豫了好一會,寺內的高僧便也同意下來,畢竟他們可不知李燁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再加上神照經與血刀經也是世間一等一的武學功法。

而恰恰這時,一麵壁而坐的僧人站了起來道:“事有輕重緩急,大雪山大輪明王之約,轉眼就到。正明,你也來參詳參詳。”保定帝道:“是。”心想:“大雪山大輪明王佛法淵深,跟咱們有何瓜葛?”

本因方丈從懷中取出一封金光燦爛的住來,遞在保定帝手中。保定帝接了過來,著手重甸甸地,但見這信奇異之極,交是用黃金打成極薄的封皮,上用白金嵌出文字,乃是梵文。保定帝識得寫的是:“書呈崇聖寺住侍”,從金套中抽出信箋,也是一張極薄的金箋,上用梵文書寫,大意說:“當年與姑蘇慕容博先生相會,訂交結友,談論當世武功。慕容先生言下對貴寺‘六脈神劍’備致推崇,深以未得拜觀為憾。近聞慕容先生仙逝,哀痛無已,為報知己,擬向貴寺討求該經,焚化於慕容先生墓前,日內來取,勿卻為幸。貧僧自當以貴重禮物還報,未敢空手妄取也。”信末署名‘大雪山大輪寺釋子鳩摩智合十百拜’。箋上梵文也以白金鑲嵌而成,鑲工極盡精細,顯是高手匠人花費了無數心血方始製成。單是一個信封、一張信箋,便是兩件彌足珍貴的寶物,這大輪明王的豪奢,可想而知。

保定帝素知大輪明王鳩摩智是吐蕃國的護國法王,但隻聽說他具大智慧,精通佛法,每隔五年,開壇講經說法,西域天竺各地的高僧大德,雲集大雪山大輪寺,執經問難,研討內典,聞法既畢,無不歡喜讚歎而去。保定帝也曾動過前去聽經之念。這信中說與姑蘇慕容博談論武功,結為知己,然則也是一位武學高手。這等大智大慧之人,不學武則已,既為此道中人,定然非同小可。

本因方丈道:“‘六脈神劍經’乃本寺鎮寺之寶,大理段氏武學的至高法要。正明,我大理段氏最高深的武學是在天龍寺,你是世俗之人,雖是自己子侄,許多武學的秘奧,亦不能向你泄漏。”保定帝道:“是,此節我理會和。”本觀道:“本寺藏有六脈神劍經,連正明、正淳他們也不知曉,卻不知那姑蘇慕容氏如何得知。”

段譽聽到這裏,忽地想起,在無量山石洞察的‘琅環福地’中,一列列的空書架上,簽條注明‘大進段氏’之處,有‘一陽指訣,缺’、‘六脈神劍經,缺’的字樣,心道:“神仙姊姊搜羅天下各家各派武譜拳經,但我家的‘一陽指訣’和‘六脈神劍經’,她終究沒有得到。”心中有些得意,卻也有惆悵,料想神仙姊姊對此必感遺憾。

李燁也是暗道:“這鳩摩智練了小無相神功,而且精通少林絕學七十二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