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青菜蘿卜都要愛,吃出健康一生(2 / 3)

“肉類”方麵,白色的肉比紅色的肉更有益。例如,雞肉比豬肉好,魚肉比雞肉好。另外,每天的食肉最好有陸生、水生以及白色、紅色搭配。例如,雞肉、魚肉和豬肉的搭配比雞肉、豬肉、牛肉好。還有,動物越小蛋白越好,例如,吃兩隻蝦比吃一肚子牛肉的蛋白都要多,而且魚肉蛋白1個小時就能吸收,吸收率為100%,而牛肉蛋白3小時才吸收。吃小魚、小蝦,特別要吃全魚(連頭帶尾)。

吃的原則。要吃七成飽,一輩子不得胃病。吃八成飽是最多的了,如果吃十成飽,那另外二成是沒有用的。國際上建議0.618黃金分割:副食6主食4;粗糧6細糧4;植物6動物4.

大力提倡使用蒸煮方法來烹飪食物。專家指出,煎、炸等烹飪方法對食品的營養破壞之一是使食鹽中的碘揮發。碘鹽中含碘量和人體實際攝入的量不同,如果不改變烹飪習慣,即使大力推廣碘鹽,人們仍然不能達到足夠的攝入量。大米、麵粉、玉米麵用蒸的方法,其營養成分可保存95%以上,例如煮蛋的營養和消化率為100%,蒸蛋的營養和消化率為98.5%,而煎蛋的消化率為81%。炸、烤的烹飪方法不僅會損害食物的營養成分,還能產生多種有害物質,如炸、烤的油溫能使蛋白質類食物產生致癌的雜環胺類物質,而低溫烹飪方法,如蒸、煮、燉等是最有利於人體健康的。

計算孩子每天所需食物中的營養。一片全麥麵包抹上一大匙花生醬,再加一袋牛奶,就很有營養了。孩子在4歲以前,這些食物就能提供他每天所需要的大部分蛋白質、1/3的穀物、50%的乳製品、65%的鋅、32%的維生素E、18%的鐵以及65%的鈣。對於4歲的孩子來說,這一餐能提供他每天所需要的77%的蛋白質、20%的穀物、50%的乳製品、39%的鋅、28%的維生素E、13%的鐵以及41%的鈣。另外,一碗加了葡萄幹的全麥食品(3/4杯穀物加3/4杯低脂牛奶)再加上半杯橙汁,就是孩子一頓不錯的早餐。在孩子4歲前,這份早餐能提供他每天所需要的一半水果、將近一半的乳製品、1/3的穀物、81%的蛋白質、51%的鐵、63%的鋅以及100%以上的維生素C。孩子長到4歲以後,這些能提供他每天所需要的1/3的水果、將近一半的乳製品、20%的穀物、56%的蛋白質、36%的鐵、38%的鋅以及100%以上的維生素C。

第二招:八大絕招使孩子養成健康飲食的習慣。

一日三餐要有規律,定時定量。合理安排和指導孩子吃零食的時間、數量,盡量減少或逐漸取消孩子的零食。

變換花樣給孩子做可口的飯菜。每天的食物盡量多樣化,穀類、肉類、豆類和蔬菜應合理搭配,營養全麵、豐富。注意烹調方法,盡量把食物做得色、香、味、形俱全。比如孩子不喜歡吃胡蘿卜,就用胡蘿卜炒花生,做得味美香甜,孩子一下子就會愛上這道菜。孩子不愛吃肉,就做肉餡餃子。此外,父母可以試著改變食材種類、形狀、顏色搭配、烹調方法,甚至是餐具的選擇,這都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帶孩子一起做飯菜。讓孩子幫忙擇菜、洗菜,看著電磁爐上煮的粥,告訴他們如何清洗蔬菜以及打散雞蛋,讓他們幫父母把切好的菜收進盤子裏。等他把這一切做好後,再幫他估算一下這些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積極的心理暗示。大人吃得津津有味,孩子自然願意品嚐,並以肯定的口氣相信孩子能吃完他那份食物。

安排好用餐氛圍。心情好,胃口也好。不要在餐桌上談孩子的學習成績,那樣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食欲。吃飯是最好的享受,這一點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另外,有些孩子在用餐時侯跑來跑去或是邊玩玩具、邊看電視,在這種情況下,不但破壞了用餐的氣氛,還影響了食欲。父母在安排好適當的用餐時間及固定的用餐空間後,應以堅持但不破壞氣氛的態度,要求孩子遵守用餐的規矩,讓他了解用餐的重要性,專心吃完飯。與家人一起用餐是很好的學習情境,但前提是必須避免在孩子麵前批評食物或挑食,以便讓孩子學習良好的用餐禮儀與模仿飲食行為。在孩子行為改變的過程中,不要以零食為獎勵或交換條件,如吃完飯後給一顆糖果,以免功虧一簣,破壞了辛苦建立的健康用餐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