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本關於《努力周報》研究的小書,今天終於在鍵盤上敲出了最後一個句號。算起來,距離上次的《〈獨立評論〉研究》的完稿,剛好整整兩年的時間。在兩年裏寫出一本不算厚的小冊子,對於我來說,已經很是心滿意足了。回首往事,這兩年的時光裏有充實也有悲愴。

在這兩年中,這本書的寫作在我的心上一直具有特別的分量,特別是今年第一學期原本的教學任務因培養方案調整,改到別的時間,我難得地擁有了無須承擔教學工作的一個完整學期,可以支配相對較多的寫作時間。若不是這樣的話,這本書無論如何是寫不出來的。

兩年中,我的教學依然是重頭戲,本科生的課,研究生的課,有的學期一起壓下來不免有些手忙腳亂。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在2008、2009年兩個學年度均獲得學校的教學優秀獎,這兩個年度我指導的兩名本科生還獲得了優秀畢業論文獎。

2008年底,借著去上海開會的機會,我去看望我的導師夏東元先生。先生在麗娃河畔他寓所的門口迎接我,隨後坐在他家的沙發上,我又一次聆聽他的教誨。先生已經90高齡了,但身板硬朗,思維敏捷,記憶力強健。他告訴我他依然還在進行學術研究,每天都堅持寫作。他還記得我家裏的一些情況,並親切地向我詢問。此後我研究《努力周報》,同先生的聯係一直沒有中斷。

去年的初冬,我奉學校的差遣,和幾位同仁去英國、愛爾蘭的三所大學進行學術交流。我曾經有幸在1995年春天的時候到美國東部的一所大學做過一段時間的訪問學者,轉眼15年了,第二次跨出國門,對異國他鄉還抱有較強烈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在令人魂牽夢縈的劍橋大學,我泛舟康河,摭拾柳葉,詩創作的靈感真的像泉水般湧動。十天的行程中,我寫下了九首詩,也算我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詩歌創作生涯中的一個不小的高峰。今年我的研究生畢業離校,我把其中的一首《康河的波》配上我拍攝的康河風景贈送他們留念。我的詩《十渡的早晨》獲北京市寫作學會寫作杯賽等獎。今年我的詩《幸福是……》發表於《人民政協報》,《月光》和《康河的波》分別為兩本大學語文教材作為範文收錄采用。

但去年的6月15日,我遭受了有生以來最大的悲痛,我失去了最親的親人——母親!母親馬榮芝,享年93歲,無疾而終,在她居住的大院裏算少數幾位高壽者之一了。原本我想在那個暑假回家鄉陪她多待些日子,到市場買菜,去樹下納涼,海闊天空地聊家常、談往事……可一切都永遠地成為不可能了。

那些日子我隻想著把母親一生對我們的愛盡可能多地再現給世人,我在個人博客連續發表了十餘篇悼念母親的詩文。我曾一度感到人生無常,情緒消沉,但後來想到母親疼我們、愛我們就是希望我們更好地生活在世間,所以逐漸地走出了低迷的狀態。這本關於《努力周報》的新書撰寫和出版,歸根結底也是母親生前對我養育教誨的結果。我願借此機會告慰母親在天之靈。我永遠深深地感激和懷念偉大的母親!

沈毅

2010年9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