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戴餘金:讓學生以理想的名義學習(3 / 3)

而學校同時也致力於“成長型”教師的培養,尤其是“成長型”教師團隊的培養。建立“德才兼備、甘於奉獻”的教師隊伍,這是一所學校興盛的重要保證。學校每年要求每位教師製訂自己的成長規劃,創造條件讓教師參加各種有益的進修培訓,搭建平台讓教師參加各種有益的競賽活動,並根據完成或達標程度在學年度末進行考核。當然,“成長形”教師是有其標準的。對於“成長型”教師的標準,戴餘金說一是能帶初三,二是能做班主任,三是能接班。滿足這三個條件的還隻是合格。如果一個教師能做備課組長,能帶一幫人,這樣的教師就是骨幹教師;這些骨幹教師參加各個地方的比賽,慢慢地變成各個區域的骨幹;隨著在教學事業上的成長,這些教師的思想或教育風格會慢慢成型,這就促使他們成為名教師;而他們中的少數人最終會成為教育家。

不過,教師的主要工作還是幫助學生學習。學校注重實行教學“五認真”工作,著力推行骨幹教師的“五個一工程”,尤其重視青年教師的基本功比武,老教師的示範課,新教師的彙報課,實施中層幹部競聘上崗,為優秀教師脫穎而出提供了快車道。戴餘金認為,教師就是要幫助學生學,有收獲,進步大的就是上課上的好的。學生喜歡老師,老師的水平一定高;學生不喜歡,老師水平不一定不高,但也說明他的教學方法有問題,會影響教學效果,一旦學生喜歡老師就會喜歡他的課,成績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一個老師的水平,不但表現在他所教學生的成績上,也表現在學生們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上。而戴校長的上課風格是學生懂的不講,不會的就講,錯的重點就講。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學校已有10多個教師獲得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輔導”上崗證書,有30多個被評為市縣“教壇新秀”等。

可在教師的培養過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曾經有一位戴餘金從杭州招聘來的女教師,她後來成了戴餘金為數不多的幾個徒弟之一。這位女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於地域文化的差異遭受了學生和家長的不滿,事情發展到後來學生和家長已經到了完全否定這個女教師的地步。這名女教師由於受不了壓力希望調走,戴餘金經過再三考慮最終收她為徒,並把她調去了另一個班教課。雖然那次的事件得以解決,但也讓戴餘金吸取了教訓,在以後招新老師的時候,有了一個要求:你要做一個合格的老師,就必須熟悉當地的地域文化。而戴餘金也有一個口號:老師與學生發生矛盾,學生對;家長與老師發生矛盾,老師對。他解釋說,在學校,學生就是弱勢群體,校長總是應該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的;但如果是家長和老師鬧矛盾,校長總不能不管他的老師們。戴校長還將這句口號連同班主任的聯係方式一起印成名片發給了家長。

戴餘金說:“學生有疑惑,找老師;有委屈,有困難,就可以來找我。”對待學生,戴餘金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好校長。曾經有一個初一的女生,新學期開始的時候竟然沒來報到,戴校長了解到,這個女生學習不錯,但卻經常遲到,老師們家訪之後找不出什麼解決辦法,很是頭痛。於是戴餘金就親自去了這個女生家裏,發現這個女生從小到大都是和奶奶一起生活,甚至睡覺都在一張床上。研究過6年心理學的戴餘金聽到這裏,大概能夠了解情況了,這個女生是太過於依賴奶奶了,於是他向家長提議,讓女生堅持一個人睡或者住校,現在基本上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戴餘金很重視學生的意見,讓校長信箱發揮了實質性的作用。有學生給戴餘金寫信反映學習情況,也有學生傾訴煩惱,其中比較特別的是還有學生在校長室門上貼寫大字報,上書“科學老師不科學”幾個字。戴餘金問起原因來,原來是在那次科技比賽當中,學生覺得老師給他們的評判不公平。最終校長找來了那次做評委的科學老師和那些學生,讓他們當麵辯論,最終老師認可了學生的理論。“這些學生還是挺可愛直率的,和老師、和我都能有很好的溝通。”戴餘金總是這樣愛護著他的學生。戴餘金也能很認真地解決學生反映的問題,就像他常常說的那句話:“有委屈,有困難,找校長。”戴餘金認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最大的事。當校長不是為了名譽幹的,也不是為了局長幹的,是為學生幹的,學生健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事。戴校長說:“現在很多學校連廣播操都不做,體育課也不上。其實磨刀不誤砍柴工,適當的身體鍛煉有益學習。所以我們學校一直堅持做廣播操,體育課一星期也有三節。”

學校的老師都說戴餘金是一個睿智、體貼的好校長。他很重視對年輕教師的培養,有時也加大力度,讓教師去外麵聽課,學習他人的優點,揚長避短。戴餘金的一個徒弟告訴我們:“戴校長會來聽我們這些徒弟的課,然後給我們提建議,這個建議可能隻是脫口而出的一句話,但卻蘊含著戴校長獨到的見解。校長對於教材的把握度很好,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他也會給我們進行培訓,我們從中得到很多的收獲。”該校的副校長對我們說,戴餘金平時沒什麼愛好,不抽煙不喝酒,就是喜歡看書,也寫書。像他這樣的校長現在是很少見的。他一天到晚待在學校裏,三餐都是在學校食堂吃的。有時候和學生一起吃飯,問問食堂的飯菜價格怎麼樣,貴不貴,還問問味道好不好。一個學校的優秀往往體現在細節上。在采訪過程中,我們注意到校長室是設立在行政樓的,而副校長室則都安排在了教學樓裏。這樣的安排比較特別,為的就是能更好地管理學生,更快、更及時地處理突發事件。同時,各年級段的任課教師也都在同一層,有些甚至是在兩個教室中間,這樣做都是為了方便學生去解決疑難問題。而這些,也都是在一步步的實踐中得到完善的。問及學生,他們都會異口同聲地說戴餘金是個有學問又親切的人。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知道了“課堂工作紙”的教學模式。但是戴餘金還是堅持認為這種特殊的教育模式隻適用於一般農村初中。戴餘金一再強調,不論如何,這些措施都是定位在一個農村初中的,城市和農村畢竟有許多不同,小學、中學、大學的職能也各不相同,在借鑒學習其他學校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著眼學校自身定位,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在“培養善學習,能動手,有理想,知行合一的祖國花朵”的信念的帶領下,我們相信戴餘金會將他的教學模式變得更加成熟,惠及更多的莘莘學子。

采寫:吳曉慧 嚴琪琦 徐汝瑩 徐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