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張曦:辦對人民負責的教育(3 / 3)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

成為一名傑出的校長同時,張曦還是一名優秀的治學教師。作為省物理特級教師,他執著耕耘在三尺講台,還擔任首屆德語課程實驗班物理教師兼導師。他秉承“輕負擔、高質量”的教學思想,摒棄“填鴨式”應試化傳統教學方式,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盡可能地放手讓學生去進行思考和實踐,將課本上枯燥無趣的公式轉化成生動形象的知識,讓學生快樂學習、高效學習。他說國外的教育讓他印象很深,隻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學生才能真正地去了解知識,去理解知識。碰巧筆者都是文科出身,張曦甚至還開起玩笑說,就是物理使得那麼多優秀的人才讀了文科,物理是最貼近生活的學科,但是我們如今的教育方式卻讓它成了砧板上的死魚,沒有一點生機。在三中的6年物理教學實踐中,張曦還培養出了2名大市物理競賽的獲獎者,為其他教師樹立了榜樣和信心。在繁忙的教學、管理之餘,張曦仍然能勤奮學習教育理論,自覺開展教育科研和課題研究,取得了多項重大成果。他能積極反思教育教學過程,撰寫教育教學心得,至今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的教育教學論文已有60多篇,出版專著2部,主持並完成了多項教學研究和省市級課題研究工作,獲省政府二等獎2項、市一等獎2項。除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自己不斷地充電和創新,還有什麼讓張曦校長那麼與眾不同呢?

最初在筆者進入張曦辦公室的時候,發現張曦用的手機赫然是時下最流行的“愛瘋四”。用張曦自己的話來說,自己是一個很潮的人,喜歡嚐試學習各種新生事物。因此,“潮人”張曦校長便有了自己的個人主頁(http://www .nbsz .com /ceo),並在東方熱線上開設了“張老師的博客”。說起張曦最初開設博客的原因和動力,還有一個小故事。張曦是寧波的政協委員,在“兩會”期間,一個記者給張曦開了個博客,希望他能將自己對“兩會”的心得體會撰寫成博文。在一次偶爾瀏覽自己博文的時候,張曦發現了好多次的瀏覽量和好多評論,這激起了他發表博文的興趣,於是就有了“張老師的博客”。“校長,學校食堂能否不讓我們吃香腸?”“填報誌願時,哪個最為關鍵?”……這是學生和家長在張曦博客上的留言,話題五花八門。張曦說,看著自己博文的瀏覽量突破10萬、20萬、100萬、160萬,說不開心那是假的,這也是廣大博友對自己的認可!張曦在博客上大多都是寫些為人父母該如何同孩子進行溝通的技巧和故事,“我也是一個家長,也有望子成龍這些很世俗的想法,但我也想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生活。”對於那些非讓孩子念重點中學的父母,張曦在博客上勸說,真正的教育應是適合孩子的教育,有人就是適合搞科研,有人就是適合玩技術,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最有意思的是有幾位外地優秀教師在網上看到了“張老師的博客”,就產生了到寧波三中工作的念頭,他們直接通過網上留言將簡曆發給了張校長,希望能成為寧波三中的一分子。張曦說,博友們評論他不僅有個陽光男孩式的兒子,他本人更是個陽光大男孩,陽光男孩的進取、豁達和寬容以及對新事物的好奇就是張曦寫照。而正是因為他陽光開放的心態,對於生活他同樣也抱著享受的態度,可算得上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琴棋書畫均有涉足,雖說不上樣樣精通,但也小有成就。最難能可貴的是,基本都是無師自通。他曾在教育局組織的乒乓球比賽中獲得過單打亞軍、團體冠軍;在卡拉OK比賽中,獲得過二等獎。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我們在張曦的同事和學生中都不約而同地聽到了這樣的關鍵詞——大氣、創新、嚴謹、高起點!大家都說張曦是個瀟灑大氣的校長,他能夠充分向下屬授權,調動所有人的積極性,這樣既可以讓自己從繁瑣的雜務上解脫出來,又提高了下屬的實踐能力。

在學校老師的眼中,他還是個才華橫溢的人。第一次看到他的散文《企鵝歸巢記》,不禁為文中描寫的笨拙而有靈性的小家夥吸引,進而對這個理科出身的校長的文筆嘖嘖稱奇;他也曾擔任過市教育局領導與日中教育交流協會副會長談判的翻譯。如果非要描述張校長,他本人就是一個生氣撲麵的深受師生喜愛的名士型書生校長。他的教務處主任不無感慨地說張校長就是個特隨和的人,他喜歡體育,喜歡文學,就是那種特有親和力的老師。其中還有個小例子,前幾年,三中的財政不是很充裕,為了增加老師的福利,他請有關部門吃了一次公務餐。事後他頗有感慨地說:“為了錢請吃,真是斯文掃地!”淡淡的無心的一句話,流露出的卻是一個讀書人,一個知識分子對自己精神的操守!在學生們心目中張曦是個平易近人的校長,沒有校長高高在上的架子,有的隻是老師應有的那份穩重,好多畢業生回去之後校長還能認出他們,甚至有的學生和校長有著很好的友誼。在張曦的辦公室,筆者就看到了畢業學生送給張曦的書法作品。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張曦說,教育是一項具有前瞻性和引領性的事業,因此我們不能滿足於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更是要堅持辦對人民負責的教育。現在好多家長在錯誤的教育輿論的誤導下,錯誤地認為高中教育就應該是題海戰術,就應該要加班加點。但是教育本質並不應該是這樣。他認為,沒有高考就沒有學校的今天,但隻講高考,那就沒有學校的明天!學校培養的人才不應該僅僅是應試教育體製下那種死板沒有創新精神的人,而應該兼具理性和感性審美的人才。

在擔任校長的18年的時間裏,張曦一直本著對學校、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堅持按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辦學,通過構建學校教學質量保證體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使學校在各方麵的成績連年提升。“幹一行,學一行,愛一行,精一行”,這是張曦對職業的態度。他從來不把工作當成負擔,而把工作當娛樂,把娛樂當工作,並以這樣的心態對待世事,一直快樂並且幸福地奮鬥在自己的崗位上。在當校長的近20年時間裏,無論是普高還是職高,無論是教學還是管理,他基本上在寧波市都是有發言權的。即便如此,張曦從不自滿,為了追求更高更好的目標,他在工作實踐中還時刻進行自我反思和探究。總結了三條將來有待解決的困惑:一是先進理念如何真正“落地”,成為全體師生員工的自覺追求;二是在科學管理和人文關懷的關係上,如何找到最佳結合點;三是尚未找到有效破解中老年教師職業倦怠現象的好辦法。

他說,作為一個有近30年從教經曆的老師,深知遵循規律的重要性,因此他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和教育理念,雖然在堅守時會碰到誤解和挫折,但是他堅信自己選擇的方向沒有錯。在他的辦公室牆上一直貼著寧波三中的招生海報,海報上那句“給我們三年,還你們一生”不僅是對張曦自己的要求,更是一種鞭策、一種力量,鼓舞著他向著更高、更新、更強的目標努力。

采寫:丁思源 史佳 任倩倩 盧瓊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