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管理是眾多管理中的一個小分支,但它所涉及的複雜性並不比其他管理來得輕鬆。他對管理總的看法就是“教是為了不教”,同樣的“管是為了不管”!
2011年5月17日晚,在寧波教育學院環城北路校區501報告廳,沈斌給學員們做了90分鍾聊天式講座,源自工作的實踐和感悟,自侃為大實話、大白話的“學校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策略”主題講座。
校長=CEO,做正確的事,做“出”學校的氛圍,將“校長”自身融入教師中。校長唯有站在研究者的視角去“管”、“理”學校,教育事業才能不斷發展並取得新的成就。
沈斌對學校的人力資源管理主要理解為:選人、用人、育人、留人四個策略,並且把企業界在選人時:“閑者為上、能者為中、工者為下、智者為側”的法則,運用到學校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當中。他以經典的西遊記人物展開敘述,在西遊記團隊中,閑者就是唐僧,能者就是孫悟空,工者就是豬八戒和沙僧,智者就是觀音菩薩和各路神仙。同時,他運用“換位思考”、“情感交流”等方式關心教師的工作及健康,留住了教師和學生,使得東湖小學的社會聲譽與日俱增,其“選人、用人、育人、留人”的四個策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讓每一名老師感到自己很重要
沈斌認為,一所學校的教師是否熱愛教學、是否投入其中、能否迅速成長,關鍵要看學校是否營造了一個好的氛圍,而營造這個氛圍的關鍵人物就是校長。校長需要讓每一個員工感受到人人都是這所學校的主人,每一個人對學校都很重要。為此,他在學校管理中堅持“真誠做人,實在做事”,努力營造“道德自律、工作自勵”,民主開放的教師工作氛圍。隻有在學校管理中充分發揚平等、民主,才有可能使全體教職工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種向心力;才能使廣大教師在自由、積極的環境中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
同時,他提出要提高教師參與管理的意識。隻有教師從內心真正願意參與學校的管理,才有可能把自己的知識、能力全部發揮出來,才能真正融入學校的集體中。暢所欲言是讓教師完全融入學校的另一個關鍵。要讓每一個教師敢於說、善於說;而所說的話能讓領導聽到,並被充分采納。隻有這樣,教師才會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校的一分子,是學校的主人,自己參與管理後對學校發展起了作用。自然而然,也就有了參與管理的覺悟與激情。
不僅如此,沈斌對教師的要求很嚴格,這在東湖小學幾乎“家喻戶曉”。
據勵老師講,在學校內部評比《我愛生活》的征文獎項時,沈斌要求每一位參與老師的作品都必須是原創的。當評比結果出來後,沈斌將獲獎文章與網上文章進行比照時,發現有多篇文章具有抄襲的痕跡,於是,他果斷將涉及抄襲的獲獎文章作廢,重新進行了評比,從那以後,老師們的文章都是自創的。沈斌曾對學校老師開玩笑說“我們的文章加起來都可以出書了,因為我們多是自創的”。
沈斌對老師的嚴格,還體現在新教師培訓上。隨著東湖小學品牌的打響,學校對師資要求越來越高。每一年新老師進來,沈斌都會給他們安排培訓,和其他傳統的培訓不一樣,他的講座形式主要以講故事為核心,讓老師們從聽故事中受到啟發。
更多的接觸後,你會發現雖然沈斌在教研上對老師很嚴格,但在生活上是很關心教職工的。勵老師的女兒從小體弱多病,沈斌在得知情況後,主動積極地幫助勵老師的女兒安排了幼兒園,也是希望減輕勵老師的壓力,讓她專心教學。
沈斌在自己名為“老古董的每一天”的博客中寫道:有些事要麼不做,做就要做最好的。作為寧波市裏唯一的一名體育特級教師,時常忙碌於各種講座與會議。但無論多忙,他都不會落下學校的日常事務工作。每一次的會議安排,他都會詳細地做一份表格,在那上麵清清楚楚地寫明每項事情的安排、負責人等等。
同時,他對老師的有三點要求:首先,上課教學認真,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最為本質的任務;其次是要在課外發展自身的業務,這裏說的業務是指老師應當在自己專業上有所建樹;最後,參加培訓、開辦課題,這是老師提高自身教學質量和素質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
“東湖就像個煤球爐”,這是沈斌在向學校老師灌輸自己辦學理念時打的比方,這就是“煤球爐”效應。學校就像煤球爐,這要求它是有火的、是在旺燒著的,這樣剛加進來的煤球就能被點燃,繼而也會燒旺。所以他特別重視新老師的培訓,同時,他也希望東湖當初的辦學理念能被一直傳承下去。
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育所要做的事可以放在三個相互貫通的層次去理解,即授受知識,開啟智慧,潤澤生命。學習,對於我們每個人尤其是孩子來說,不僅僅在於獲取知識,它更是一種生活,而且是最主要的生活方式。教育應該讓每一個孩子充分享受豐富多彩的快樂,充分享受學習帶給他們的快樂體驗和感受!教育要讓每一個孩子感受到學校帶給他們的快樂,感受到學習帶給他們的輕鬆和愉悅;要讓每一個孩子在校園裏每天笑聲多一點,要讓每一個學生愛學、樂學、會學、博學。
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對於當前的孩子們來說,分數幾乎已成了所有學生的“命根”。加班加點、題海戰術、苦學累學已逐漸從高中、初中向小學延伸,甚至向幼兒園“拓展”。為此,他認為“讓每個孩子享受學習的快樂”是符合當前教育形勢的一個理念。
東湖小學一直秉承“讓每個孩子享受學習的快樂”這一新穎的辦學理念,每天下午兩點半,東湖小學就放學了。放學後,孩子們都還留在學校裏參加各式各樣免費的興趣班,比如陶藝、輪滑、象棋、羽毛球等等。很多活動對孩子的身心都有好處,如國際象棋。國際象棋可以充分發揮讓孩子獨立作出選擇的能力,既能增強孩子的想象力、辨別力和判斷力,又能使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養成,對開發智力也有幫助。沈斌說:“這項運動對孩子心理素質的提升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國際象棋首先考驗的就是選手自己是否能沉得住氣,另外,在一次次、一場場比賽中,麵對挫折和困難的時候,心裏勢必會緊張,這就鍛煉了孩子。”
學習,對於我們每個人尤其是孩子來說,不僅僅在於獲取知識,它更是一種生活,而且是最主要的生活方式。沈斌認為教育應該讓每一個孩子充分享受豐富多彩的生命成長的快樂,充分享受學習生活的快樂,充分享受學習帶給他們的快樂體驗和感受!
沈斌很認真地說,他一直相信“天使效應”,把每一個孩子都看成天使。他一直告誡老師們,每一個進入東湖的孩子都是聰明的,都是與眾不同的,都是有前途的。所以,隻要把握好課堂的40分鍾,不需要題海戰術,也不需要滿堂灌,每個孩子都能學好。不僅如此,他對東湖的孩子也是很關心、愛護的。在采訪的過程中,有一位小男孩敲門進入,親切地叫了聲“校長好”後,隻見沈斌蹲下身,與孩子平視,並且微笑著撫摸了孩子的小臉。當問及他為什麼會有這種舉動時,他回答:“大人和孩子之間存在距離,不僅是心理上的,還有身高等等方麵。蹲下來,眼睛和孩子平視,會讓孩子感覺到平等;撫摸他們的小臉,會讓彼此間更加親近。”他笑著說,現在孩子們都親切地叫自己“校長伯伯”呢。不僅如此,在學生的夥食問題上,他也花了不少工夫。一次校長偶爾在外麵吃飯,那是一家不大的小飯館,可菜做得非常好吃。這時,他就想到了學生的飲食問題,二話沒說就走進廚房,邀請廚師大哥到自己的學校來掌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