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就業的安置情況來看,個體私營經濟已成為武山縣安置下崗職工再就業的主渠道和途徑。如工商局為下崗職工幫助增設攤點,減少或免除一些稅,極大地帶動了下崗人員的經商意識。
勞務輸出在武山縣的再就業工程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從縣勞務辦統計資料來看,先後輸出下崗人員共500人左右。
武山縣的再就業工程是與全縣的扶貧解困相伴而行的。這也是我縣再就業工程的一大特色。縣委、縣政府及時成立了由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的再就業領導小組,製定了各種優惠政策,大力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下崗職工再就業工程,並多次召開相關會議,製定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將解困與再就業一起抓,號召全民動員,關心和支持下崗職工的再就業,使再就業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目前武山縣再就業工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就業觀念落後。相當數量的人員依然存在沉重的思想壓力和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從事個體私營經濟是“見不得人、丟人現眼”的事,總覺得自己辛苦了幾十年,黨和政府是不會不顧的。這部分人員不是積極尋找就業門路,而是死等死靠,小事看不上,大事幹不了,這成為武山縣再就業工程實施中的突出難點。
二是再就業工程產業化程度較低。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大多數下崗職工就業從事的是以勞動密集型,手工勞動業為主產業,這種低產業化的再就業隻能是權宜之計,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化發展,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總趨勢。因而從長遠考慮再就業工程應以資本技術密集型為主,否則將來又會產生再就業的問題。從目前再就業實施的全過程看,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職工個人,大部分都把眼光定在各類個體私營經濟上,這無疑是正確的,但從長遠考慮出發,政府加強引導再就業應多渠道發展。如興辦各類個體所有小型企業,鼓勵、支持原困難企業脫貧解危,支持下崗職工走出家門、廠門,到外麵去闖一闖等,形成再就業工程的全行業性。
三是就業培訓不適應形勢,勞動力市場發展緩慢。城市就業重在技能,從全縣範圍用人來看,大多數下崗職工由於長期從事單一工種且文化程度低,技能單一,知識淺薄,從而難以及時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就業要求,這就需要社會提供各種就業培訓服務。我縣政府部門雖然投入部分資金建立本縣的就業培訓機構,但由於大多數下崗職工長期受計劃經濟的束縛,加之宣傳引導力度不夠,造成接受培訓的人數極少,效果不大,從而形成了流於形式和為了應付檢查完成任務而已。再就業培訓經費嚴重投入不足,培訓設備簡陋,師資力量匱乏,這必然嚴重製約了再就業培訓的順利進行。
四是社會保障製度不完善。完善的社會保障製度是勞動力合理流動的前提和基礎。我縣的社會保障製度與全國、全省一樣,存在著不完善性,具體表現在體係不健全,製度不完善,管理不配套,實施範圍狹窄,尤其是社會保障無著落。多數職工不願到個體私營企業工作和從事服務性個體行業的重要原因是社會保障機製不健全,公有經濟和非公有經濟之間的不平等性而致。
五是沒有形成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支持再就業工程的良好社會氛圍。再就業工程在具體實施中遇到很多障礙和困難,更有甚者,對再就業工程置若罔聞,漠不關心;少數領導也沒有徹底轉變思想觀念,這也是阻礙再就業工程順利實施的重要因素。
三、武山縣實施再就業工程對策和建議
1. 加大有關方針政策的宣傳力度,明確認識,統一思想。要大力宣傳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及時引導下崗職工明確思想認識,盡快轉變陳舊的擇業觀念,從大局出發,多渠道參與再就業,從而為家庭減負,為社會分憂;各級企業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的監督管理。督促企業盡快落實下崗職工再就業政策和優惠措施,以幫助下崗職工早日就業;大力發展社會廣泛參與再就業工程的實施,全社會動員,全民動員,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形成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再就業工程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