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師資力量不充分。師資力量不足,知識結構老化。基層黨校一般人數有限,而教學人員更有限,不可能像中央、省、市黨校那樣分工明確,學科建設細分。基層黨校教員既要承擔教學任務,還要承擔大量的事務性工作,一人身兼數職,學科建設無從談起,教學、科研能力比較弱。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落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6. 教育經費不充足。各項經費的保障缺口很大,極大地製約了基層黨校的發展。
三、基層黨校幹部培訓工作發展的基本對策
1. 樹立培訓新理念,進一步提高認識。一是黨委要“放寬眼界看教育,集中精力抓培訓”,強化幹部教育是一種“基礎性建設”的新觀點,樹立和實踐“大教育,大培訓”的新理念。二是黨校要提高自身認識,充分發揮黨校教育培訓工作的主陣地作用,形成“幹部教育培訓”和“幹部成長”相統一的新理念。三是受訓單位領導及參訓個人要形成“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的新理念以及“學習型幹部”和“終身學習”的新理念。
2. 強化教學管理,建立健全約束激勵製度。堅持領導幹部脫產培訓製度,實行點名調學製度。堅決做到凡是確定的調學名單,無特殊情況不得變動;對於拒不服從調學安排的,要采取組織措施,給予紀律處分。加強學習考核製度。培訓期間必須建立各種製度,如出勤製度、學習製度、討論製度、考試與考核製度,落實管理;結束後進行全麵考評,做好培訓後續工作,實行跟蹤管理,建立組織部門、黨校和幹部單位信息反饋網絡,使之成為三位一體,形成一個完善的社會化培訓網絡。完善培訓與使用相結合的製度。將考學結果與年度考核、幹部的選拔任用掛鉤,切實把理論學習的績效作為評價幹部思想政治狀況、工作狀況和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和依據,解決培訓與使用脫節的問題。
3. 以幹部需求為導向,精選培訓內容。必須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幹部的實際需要,從提高幹部的學習能力、應對能力、決策能力、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各個方麵精心選擇設計培訓內容。要注意結合本地實際,研究探討本地發展戰略、社會穩定等具體問題,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
4. 創新培訓方式,增強培訓實效。根據不同的培訓對象、培訓內容,采取靈活的培訓形式。大力倡導研究式教學,提倡師生共同開展理論研究和社會調查,堅持實施案例教學、研討教學、答疑教學、情景模擬和開創實踐課堂等,輔助以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切實增強培訓的實效性。
5. 內外結合,加強黨校師資力量建設。要建立教師培訓進修和激勵製度;認真做好教師的選調工作,從社會各界廣招有誌於黨校教育事業、政治理論水平過硬,教學經驗豐富的人才到黨校擔任專、兼職教師。
6. 爭取黨委支持,理順經費渠道。積極爭取黨委支持,力求加大黨校投入力度,將黨校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財政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核定和撥付黨校運轉所需的經費,積極推進黨校教學手段和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建設。
7. 充分發揮黨校在教育培訓工作的主陣地作用,建立和實踐“大教育,大培訓”的新格局。加快以黨校為主體的“綜合性幹部教育基地”的建設步伐,充分發揮黨校在幹部教育培訓中的主渠道作用,對於整合各種培訓資源、理順培訓體製、實現培訓資源的優化配置,克服培訓經費,解決基層黨校的幹部培訓工作“難培訓、培訓難”的狀況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