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基本理論與發展戰略篇(4)(3 / 3)

三是廣納社會賢才,突破師資困境。麵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麵對黨校的重要使命,麵對黨校教育的更高要求,黨校建設必須把著力點放在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上,必須出重拳、出猛拳解決師資短缺、素質良莠不齊的現狀,要按照“名課、名師、名校”的要求,確定黨校的教師結構比例,包括學曆、年齡、性別都要有科學合理的指標規範。黨校教師隊伍建設可以從以下三方麵入手。

1. 創新優化隊伍建設。一是實施“結對子”幫扶。聯係有關高校資深教授進行“一對一”的培養和指導,使黨性強、學術功底好、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教師盡快成長為教學骨幹。二是加大中青年教師掛職鍛煉力度。逐步建立黨政領導幹部和黨校教師的“雙向交流製度”,根據教師的素質狀況和實際需要,每年選派1至2名中青年骨幹教師到縣級機關、鄉鎮部門掛職鍛煉,使他們在實踐中豐富知識、增長才幹。三是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類提高學曆的教育培訓。每年選派1至2名中青年骨幹教師到市委黨校和其他高校深造,不斷提升師資隊伍學曆層次。四是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到黨校任教。在繼續嚴格執行有關引進高層次人才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建立“黨校高層次人才引進專項製度”,對引進的博士、碩士人才給予科研啟動經費及住房補貼金,並在家屬安排、子女入學、工資待遇等方麵給予政策優惠,力爭每年引進1至2名相關學科的碩士研究生或以上專業專科人才。五是著力構建“大師資”資源庫。按照專兼結合的原則,采取多形式、通過多渠道從黨政機關、大型企業和高等學校選聘客座教師,構建不少於30人的開放式、高層次的校外師資信息庫,實現培訓師資的柔性流動。

2. 加強師資隊伍管理。一是實行師德建設責任製。開展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理想教育、法紀教育,對違反師德的教師實行“一票否決製”,不斷提高和強化教師的師德修養和黨性鍛煉。二是建立健全激勵機製。在嚴格定編、定崗、定責的基礎上,強化崗位聘任和聘後考核,推進人員聘用、雙向選擇、競爭上崗三項製度,實行教學、科研考核製度,建立科學合理的分配製度,進一步激發教職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三是實行“嚴進寬出”的人員流動體製。除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專科專業人才可直接引進外,其他人員進入黨校按照“凡進必考”原則,公開、公平、公正地擇優錄用。對不適應黨校教育工作的教師,可以分期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

3. 全麵改革教學方法。黨校教師必須不斷加強教育教學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變“一言堂”的灌輸式授課,為全新的研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要主動學習借鑒先進的、專業培訓機構的成功經驗和做法,把幹部培訓的重點由“培”轉到“訓”上來。把隻重視理論灌輸,轉變為即重視理論教育又重視素質能力提高,即重視理論知識水平提升,又重視解放思想、創新理念培養,即重視提高解決現實問題的解決能力,又重視提高科學發展、超前謀劃的決策能力,努力使廣大黨員幹部成為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素質高、能力強的新一代複合型人才,使黨校教師成為一流的培訓大師。

(作者係崇信縣委黨校助理講師)

民族地區縣級黨校要以創新精神推進黨校工作

王建傑

為適應新形勢下幹部教育培訓的要求,更好地服務於新一輪大規模幹部培訓的現實需要,對位於民族地區縣級黨校而言,唯有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著力衝破影響和製約黨校科學發展的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模式,不斷深化教學、科研、資政三大黨校工作的改革力度,才能充分發揮黨校作為幹部人才教育培訓的主陣地、主渠道、主力軍的重要職能,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