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終究還是敵不過社會輿論的巨大壓力,他最終在離家私奔不久後,選擇了重返家庭。隻不過這個代價實在是太大,傷害了兩個女人和兩個家庭的尊嚴和情感,自己也落得個貽笑天下的結果。
抑鬱女大學生“走飯”微博自殺。
2012年3月18日上午11時左右,網友“走飯”的微博上出現了一條“自殺微博”,不少網友在留言中勸說“走飯”珍惜生命。3月19日淩晨1時32分,“走飯”居住的南京市江寧區公安分局的官方微博“江寧公安在線”通報,警方在3月17日晚間接報有人自殺後,到案發現場時這位網友已經去世。
“走飯”的微博上記錄的多為生活瑣事,甚至帶著幽默,並沒有以往見到的圖文並茂的“自殺直播”。3月17日淩晨,她在微博上說:“我特別不孝,每次跟我媽打電話我都在哭;我一點兒都不強大,我就想躲在誰的胳膊底下睡懶覺。”這條微博雖然消極,但沒有透露一點兒自殺的消息。
就在“走飯”自殺第二天的上午,她的最後一條微博才發了出去:“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她的微博簡介裏寫著“遺言”二字和向下的箭頭。她的自殺微博中語氣輕鬆,引來網友質疑:“博主18日上午10時許發微博要自殺,警方17日晚接警,難道“是未卜先知”嗎?”“江寧公安在線”立即向網友解釋,原來“走飯”早在17日自殺前,就預設了微博遺言,到了設定的時間,該條微博就自動發出去了,而此時,她早已去世。網友們稱“走飯”的最後一條微博是“來自天堂的遺言”。
這封“來自天堂的遺言”已經有2.3萬多條評論。大多數網友在這裏跟“走飯”告別,希望“如果微博不可以預設,說不定能早點救她”。不少原以為又是作秀的網友在獲知真相後,感歎:“這麼做是把後路堵死,不讓人救她,可見她赴死的心有多決絕。”
而微博遺言中提到的“抑鬱症”也成為討論的中心,關注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的話題又浮出水麵。許多曾經患有抑鬱症或者有過自殺經曆的網友留言:“抑鬱症是可以治愈的,請珍惜生命。”有網友耐心地看完了“走飯”所有的微博,認為“雖然其中不乏幽默和調侃,但仍帶著很多自閉和厭世的情緒。”
見諸行動是一種通過行動來直接表達內心無意識願望的自我保護方式,最極端的方式就是自殺。
幾乎所有的自殺行為都是一種見諸行動,有的人自殺是為了表達內心的絕望和痛苦;有的人自殺是為了報複自己恨的人,讓那個人後悔和內疚;有的人自殺是認為如果自己死了,可能會給別人帶來幸福和解脫,如常年重病需要巨額醫藥費的弱勢群體。
一般來說,痛苦的人不一定都會自殺。那些總是動不動就嚷嚷著不活了,要自殺了的人,一般都不大可能會真的去死,反而是那些真正要去付諸行動自殺的人,從來也不會向誰宣布,而是很果斷地就做了。
當內心的痛苦無法用語言去表達,當生命成為一種難以承受的重負,當生命破碎成片,無法聚攏而統合成為一個整體,當所有生活的希望都破滅而感到絕望時,死亡對於一個人來說並不會像人們一般想象的那般可怕,反而可能是一種解脫和放鬆。
“走飯”的自殺,看似很隨意,很不可思議,但事實上,她早已在內心做好了赴死的決絕準備,微博留言隻不過是這種見諸行動的最後宣言而已。隻是,我們不禁要問,是誰讓年輕的她這麼絕望而決絕?她身邊就沒有一個可以傾聽和陪伴她的親人和好友?麵對內心的痛苦的她為何如此艱難而孤獨?假如這世界還有一個人令她不忍放棄,是否她還會這樣決然地奔赴一個不該去的地方?
【護心小貼士】。
了解自己內心的願望很重要,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種種願望和衝動。但是身為一個人,應該把種種不為社會法律和道德所允許的衝動和欲望通過一些有益於自身、他人和社會的方式,得到象征性的緩解和滿足,而不是直接用行動去表達。
這種通過行動而不是象征性的表達方式代表著一個人心理狀態的不成熟和有待發展,調整的方式就是學會覺察和理解自己內心的各種真實願望和衝動,然後通過學習有效的途徑去尋求滿足和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