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助讀】
有一種莫名的痛在心中。
生活中有一種奇怪的現象,有些在大家眼中的“好人”,往往壽命不長,而“壞人”卻活得很滋潤。人們感慨老天爺的不公平:為什麼好人不長命,壞人卻能高壽?
因為有些好人活得太壓抑!
好人習慣了做好人,總是先人後己,把自己的需要放在最後。“為了別人的幸福,自己那點苦、那點痛算什麼?”這就是好人的邏輯。
比如,有一對恩愛夫妻,兩口子從來不紅臉、不拌嘴。妻子身體不好,性格偏激,任性,喜歡抱怨,而丈夫是一個好好先生,什麼事情都順著妻子的意思,讓著妻子,哄著妻子,總是將妻子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其實這個丈夫內心也特別敏感脆弱,他不喜歡在婚姻中發生任何不愉快和爭吵。多少次,當他麵對妻子的抱怨和挑剔時,他都忍住了。他愛他的孩子,不想因為夫妻之間的爭吵讓孩子感到不安全。結果,四十多歲就得了肝癌,熟悉的人都說,這是被氣出來的毛病。
但凡是一個人,都會有些脾氣,老好人也會有。有脾氣就要適當地宣泄一下,因為人無完人。但是老好人的脾氣卻會在無意識中生生地被壓抑下去,而當事人有時卻並沒有相應的自我覺察,因為老好人一般是沒有脾氣的。
泥人還有土性呢,更何況一個有血有肉的凡人?老好人不知道自己承受不住的時候也會有恐懼,麵對親人的無禮對待也會有憤怒;老好人不知道自己其實也有強烈的攻擊性。他隻是自然而然地壓抑了這本該可以體驗到的作為一個人的完整情感。遺憾的是,老好人往往隻能體驗到正麵的好的情感,而負麵的令人痛苦的情感,則很難體驗到。無法體驗,便無法通過恰當的方式和機會去宣泄和表達,隻能選擇自我攻擊的方式——壓抑,最終傷害了自己。
在婚姻中,女人時常抱怨老公不夠浪漫,一般的理解就是,這是男人的特性,或者是東方男人在表達感情方麵比較含蓄。但是很多婚姻中的女性也表現出同樣不夠浪漫的特征,這就無法解釋,情感較豐富細膩的女性為何也是如此?
這些男人和女人其實是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就像是還不會說話的小孩無法用語言說出他想表達的意思一樣。他們在情緒表達上存在某種困難,專業術語稱為“述情障礙”,也稱為“情感表達不能”,主要指的是缺乏用語言描述並表達情緒的能力。
具有情緒表達困難的人,難以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內心的體驗和感受,缺乏幻想和想象,也難以理解他人的情緒感受,並且不善於區分情緒和軀體感受。在痛苦時,他們也隻能描述身體的不舒服而不談自己的心情。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們習慣實用主義的思維方式,注意力常集中於事物的細枝末節,表現出姿態僵硬、缺乏麵部表情、人際關係淡漠、行事刻板等,有點像機器人一樣機械地生活,通常比較冷漠。
目前,述情障礙的發生率很高,男性多於女性。美國研究者發現,約23.5%的青少年具有述情障礙的特征。而在臨床人群中,尤其是患有身心疾病的人群中,述情障礙的發生率則更高,有研究報道47%的慢性疼痛患者具有述情障礙。
研究發現,述情障礙存在於很多身心疾病中,如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類風濕關節炎、偏頭痛、功能性消化係統疾病、皮膚病等。而這些疾病都是常見病。一項調查表明,大都市的精英人群中有很多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情感表達困難的窘困。
為什麼這麼多人會有情感表達的困難呢?
在生命早年,嬰兒還不能把自己的情感與“害怕”或“高興”等詞聯係起來時,他們首先隻能從身體上感覺到這些。母親要幫助孩子學會為自己的各種情感體驗“命名”,使得這些情緒感受有一個可以去表達的詞彙。如果父母為孩子情感命名做的解釋少得可憐,孩子就缺乏必要的詞彙描述自己的感受。直到成年以後,他們還會像小孩那樣,隻會依靠身體感受,卻不能夠親口說出自己的感受。
情感表達困難的人存在兩個方麵的潛在危險。
首先,情感表達困難者因不能準確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往往用身體不舒服來表達。因此在醫院看病時往往會過多描述身體不適,使醫生無法及時正確評估病情,而進行許多不必要的檢查,導致延誤病情。
其次,情感表達困難的人更易出現成癮行為和物質濫用,並易患軀體形式障礙,如久治不愈的慢性疼痛、睡眠障礙和進食障礙等心理疾病。
進行放鬆訓練、情感交流引導、想象力訓練、音樂和情感書寫訓練等,可使述情障礙明顯減輕。關係導向的心理治療也是目前最受歡迎的治療方法。
情感表達困難發生率高,影響廣泛,早期發現與幹預十分必要。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幫助孩子學會為自己的情緒命名,讓孩子知道和熟悉各種情緒對應的詞彙,並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和情緒是十分必要的。當孩子在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時,父母需要作出積極的關注和回應。
心理的結轉移到腳後跟上。
在醫院,有這樣一些病人,總是會有一些慢性而很難完全治愈的疾病,如慢性疼痛、周期性的頭痛、背痛、胃痛、腰痛,另外就是失眠和神經衰弱。
我在一家醫院心理科,看到過一個讓我印象特別深的病人。他是一個警官,他的腳後跟疼痛多年,最後因為行走困難不得不住院治療。但是經過仔細的儀器檢查,並沒有查出腳後跟有任何病變,一連換了三家醫院,無數次專家會診,最後成了疑難雜症,弄得醫生一籌莫展。第三次住院,主治醫生懂得心理學知識,在嚐試各種治療方案無效後,建議他轉診到本院心理科看看。
警官起初有些不情願,他說自己心理很健康,為什麼要看心理醫生?雖然心存不解,但為了解除痛苦,最後他還是來到了心理科。心理醫生和病人簡單交談了幾分鍾,詢問了病史後,就開了藥,囑咐他回病房後按時服藥,一周後再來複診。結果,一周後,病人容光煥發地再次來到心理科,他說腳後跟治好了,特意來問問醫生到底開的是什麼藥。其實,他服用的就是普通的抗焦慮藥。這個人的病症在腳後跟,而病根則是長期的慢性焦慮症。
一位醫生朋友常跟我開玩笑說,我們醫生有時做的就是心理醫生的工作。他說,有個老太太常來看他的專家門診,不是這兒不舒服就是那兒不舒服,又查不出什麼具體問題來。老太太經常來,慢慢地就和他熟悉了,雖說是來看病,但感覺更像是來嘮家常。這麼一看就是好多年,這個醫生感覺自己做的就是心理醫生的疏導工作。
還有一個患結腸炎的企業老板,天天拉肚子,吃不下飯,人瘦成了皮包骨頭。在醫院住院兩個多星期,也毫無好轉的跡象,後來醫生給他轉診到心理科,結果抗抑鬱藥隻吃了四五天,病人的病情就開始好轉,胃口也有了,拉肚子也沒有那麼嚴重了,體重也漸漸開始恢複。雖然,病人和家屬都不太明白腸胃炎和心理有什麼關係。但是出院時,病人和家屬對醫生千恩萬謝。
還有些職業經理人每隔一兩個月就會出現一些重複性的毛病,如背痛、胃痛、頭痛、發低燒、腸胃炎。有一次,一個經理對醫生說,和醫生聊一聊,談一談,看醫生這件事本身就能讓他感到放鬆。
這些發生在心理科病房的真實故事,都是心理壓抑導致的軀體化疾病。那什麼是“軀體化”呢?
軀體化就是當一個人的心理疼痛本人無法感受到,而隻是停留在潛意識的層麵而無法到達意識層麵時,就會通過身體上的各種症狀表現出來,如各種慢性和久治不愈或不明原因的疼痛。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人的身心是一體的,中國有句古話:病由心生,說的就是軀體化。為什麼心理疾病要通過身體來表現呢?第一,因為心理疾病停留在潛意識中,當事人既感覺不到,也無法言說,隻能通過身體的途徑去本能地“訴說”。第二,軀體化是一種無意識的自我保護機製,可以避免心理危機的進一步惡化或崩潰,相應地說,身體上生病了,可以得到自己和家人的關注和重視,以便采取措施解決困難。第三,中國人對心理疾病的認識和觀念有很大的誤區,認為心理疾病見不得人,會顯得自己很脆弱,而身體得病則可以得到關心和治療,所以,也會無意識地通過軀體化來表達其實是心理上的障礙和痛苦。
找借口讓自己休息。
有一個公司的老總,是一個標準的工作狂,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他患頭暈的毛病多年,也查不出問題,醫生說是疲勞過度,幾次要他暫停工作,休個長假來調整身體。但是他覺得既然沒有生病,就不用停下來休息。
有一天,他早晨起來後感到有些發燒,以為是感冒了,便讓妻子用體溫計測了一下體溫,結果發現體溫完全正常。但是他自己感到非常失望,自言自語地說:“奇怪,怎麼體溫這麼低呢?”
妻子很生氣,對他說:“你是不是非得要看到體溫高才肯休息啊?”
他這才恍然意識到,自己潛意識裏一直在希望體溫升高,表明自己生病了,他才肯休息。強迫性的忙碌和工作讓他很痛苦,他也很想停下來,以至於身體已經通過頭暈頭痛發出警告的信號,但他還是不肯停下來,隻有體溫證明他感冒了,才肯停下來。
這種情形發展下去,很有可能就是現實版的“過勞死”。幸虧妻子的一句話點醒了他,讓他得以及時調整自己,避免了身體的崩潰。事實上,這位老總自己也明白,其實以他目前在公司的實力和地位,已經不需要事事都親力親為,但是他無法停下來,因為他是一個地道的“工作狂”。
“工作狂”已經被定義為一種痛苦的強迫性需求。這位老總瘋狂工作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痛苦,隻有通過身體發出的種種信號,才能得以表達和解決。
“堅強女人”內心的一扇門。
梅茲是一個女強人,收入和地位都比老公高。她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和母親一起長大,所以性格爭強好勝。公司裏關係複雜,常常鉤心鬥角,但梅茲卻處理得遊刃有餘。在婚姻上,她對老公看得很緊,更有一種勝券在握的自信,她常常和閨密一起分享自己的“馭夫之術”,並樂此不疲。
梅茲的老公是一個性格溫和的好好先生,對梅茲一直俯首帖耳,嗬護忍讓,二人的婚姻也還算美滿。不想去年梅茲突然發現老公情況不對,她找了私家偵探,發現老公竟然在外麵有了一個小情人。
以梅茲的性格,朋友們都以為她絕對不會放過老公和他的小情人,也絕對會捍衛婚姻,不會輕易離婚。但令人不解的是,發現老公的出軌行為後,梅茲表現得很理性,不哭不鬧,也沒有抱怨和指責。當老公向她懺悔和道歉時,梅茲就直截了當地提出了離婚。
離婚後,梅茲像是變了一個人,她不再那麼熱心於事業,對公司的鉤心鬥角也不再理睬,反而是開始注重穿衣搭配,化妝姿容,學著做小女人。她對閨密們說,不就是小女人嘛,撒撒嬌,裝成性感小貓,她也能做到。
她參加各種大大小小的社交聚會,她喝酒,跳舞,談笑風生,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結交男友的機會。她談了一個又一個男朋友,但是始終沒有結果。
就在這時,梅茲的母親突然去世了。梅茲生長在單親家庭,父親早年因外遇和母親離異,梅茲從小就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去世後,離婚的梅茲就徹底變成了孤單單的一個人。
但是梅茲表現得異常堅強,母親的去世,她甚至連眼淚都沒有掉一滴。處理完母親的後事之後,她繼續像平時那樣,夜夜笙歌,出入大小的聚會,絲毫不見任何悲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