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寧夏領導幹部的網絡輿情認知狀況及應對意向調查分析(3 / 3)

其三,鼓勵黨員、幹部積極參與網絡輿情引導實踐,占領網絡輿情製高點。通過相關機製,鼓勵廣大黨員、幹部在網上傳遞正能量,抑製消極輿論;黨員、幹部應積極發揮輿論導向職責,實現正能量在微博、博客、論壇、論貼、網站等網絡平台的全覆蓋;積極發揮主流媒體在網絡輿情方麵的導向作用,全方位、全天候地開展正能量輿論宣傳,第一時間搶占網絡輿論先機。

其四,提高主動化解“網絡輿情危機”的意識和應對能力。對可能出現的“網絡輿情危機”,應提前預警,及時跟蹤,並製定詳盡的處置預案;遇到網絡輿情危機時,注重在第一時間發聲,不要蓋、不要捂,及時準確發布真實信息;對官民意見分歧較大的社會焦點問題,實事求是地公開相關情況,公正公平地開展社會討論。

其五,加強領導幹部網絡輿情意識及應對能力的培養。擴展領導幹部專業培訓的廣度和深度,使不同領域、不同級別的領導幹部都能夠熟悉網絡輿情規律,掌握網絡社交技能,具備應對網絡輿情危機的能力。

六、強化網絡輿情意識,提高網絡執政能力的對策思考

遵循網絡輿情規律,結合寧夏實際,強化網絡輿情意識,提高網絡執政能力,需從理念、技能、機製入手,重點解決“不願麵對”“不會應對”“無力應對”等網絡輿情及網絡輿情危機問題。

首先,樹立正確理念,有效解決“不願麵對”的問題。一是樹立“大眾麥克風時代”的執政環境理念。通過科學把握網絡傳播規律,使“大眾麥克風”與“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有機結合,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正麵效應。二是樹立“網絡輿情危機管理”的執政能力理念。切實提升各級黨政部門和領導幹部與網絡輿情打交道的意願,切實做到善待、善用、善管網絡輿情。三是樹立“占領網絡輿論製高點”的執政要求理念。時刻關注網絡輿情走向,確保主流觀點在與其他各種觀點的交鋒碰撞中主導網絡輿論走向。

其次,提高應對技能,有效解決“不會應對”的問題。一是突出一個“快”字,及時通過主流媒體在網絡上“早說話”,贏得輿論先機,提升政府公信力。二是切實做到“敢說話”,切忌官話套話連篇,要敢於觸及敏感問題和敏感話題,坦誠相待網民的疑慮,實話實說,贏得網民的信任。三是切實做到“會說話”,加強對黨和政府重大決策的解讀、解疑,善於運用“網言網語”與網民交流,形成雙向互動的良好態勢,及時化解消極情緒。四是切實做到“善管理”,正確處理堵與疏的關係,開拓多種渠道,吸納社情民意。

再次,完善體製機製,有效解決“無力應對”的問題。一是理順互聯網管理體製。按照“統分結合、相對集中、職責明確、責權一致”的原則,形成分級管理與屬地管理相結合、內容管理與行業管理相結合、輿論引導與安全監督相結合、主流網站管理與商業網站管理相結合的科學、係統的管理體製。二是完善網絡輿情監測機製。建立一個結構合理、覆蓋廣泛、協調統一、反應機敏的工作網絡,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專兼結合、訓練有素的輿情分析隊伍和一批專門的輿情分析機構,健全一套網絡輿情分析預案製度,以免出現輿論危機時臨陣失語、前言不搭後語,甚至胡言亂語。三是完善網絡輿情危機預警機製。製訂網絡輿情危機預警方案,一旦危機出現便有章可循、對症下藥。四是完善網絡輿情危機應對機製。強化正麵疏導機製,健全依法妥善處置機製,確立風險評估機製。

最後,拓展落實群眾路線的新路徑,積極推進“網上群眾路線”的創新性實踐。在全區各級政府部門及其下屬單位建立、健全政務微博體係,進而形成“網上群眾路線”的新路徑,拓展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的新渠道,創建了解民情、聽取民意、集中民智的新機製,實現“現實群眾路線”與“網絡群眾路線”的有機結合。

【注釋1】作者簡介 課題組成員:梁春陽,寧夏黨校科研處研究員;馬秀霞,寧夏黨校科研處副處長,研究員;桑果果,寧夏黨校科研處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