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撥亂反正恢複重建 改革開放步入正軌(3 / 3)

調整重建各類教育形式,是教育事業深入、全麵發展的重要表現。經過撥亂反正,在逐步恢複整頓學校秩序的基礎上,開始了對教育事業的調整,初步建立健全了各級各類教育形式,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教育的要求。

普通高校、普通中專的質量是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對普通高校、普通中專的亂砍亂並是對教育事業的摧殘,是對培養高、中級技術人才的損傷,更是對經濟建設事業的破壞。因此在恢複教育秩序的過程中,首先抓了普通高校和普通中專的調整和重建工作。1981年7月,省政府決定甘肅師範大學恢複西北師範學院校名。同年12月,因甘肅農業大學設在武威縣黃羊鎮,該地不具備辦大學的條件,經省委決定報請國務院批準逐步遷回蘭州。與此同時,先後創建了甘肅中醫學院(1978)、蘭州師範專科學校(1978)、蘭州商學院(1981)、甘肅政法學院(1984)、甘肅聯合大學(1985)等院校。普通高等學校的一些係科和專業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與此同時,蘭州的中等專業技術學校得到了恢複和重建,將已撤銷的曆史悠久的學校予以恢複,合並到其他學校的重新恢複原有建製,遷到農村不具備辦學條件的遷回原址重建。各校積極創造條件,恢複招生。

高等函授教育和夜大學的恢複。1980年9月教育部下發《關於大力發展高等函授教育和夜大學的意見》後,省內各高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學逐步恢複。蘭州鐵道學院函授部於1982年7月恢複招生,實行五年製本科,三年製本科(大專起點)、三年製專科三種學製,使未達到二年製專科和四年製本科畢業程度的教師和社會青年,通過係統的函授學習,達到高等專科或本科畢業程度,以勝任本職工作。蘭州大學夜大學是蘭州最早恢複招生的夜大學。從1978年開始,蘭州大學本著“研究生為重點,以本科為主體,專科生和發展成人教育為補充”的原則,1980年夜大學恢複招生,學製有五年製本科,三年製專科兩種,至1984年夜大學生已達761人。西北師範學院夜大學也從1983年恢複招生,至1984年在校學生已達205人,輔助了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恢複教育學院和教師進修學校。甘肅教育學院創辦於1962年,1970年撤銷建製,並入甘肅師範大學。1979年甘肅教育學院建製得到恢複,從1980至1984年,全院共畢業787人,為中等學校輸送了一批師資。1980年3月,經省政府批準,蘭州市教師進修學院成立,並於1981年正式列入建製。1980年3月,省教育局依據教育部有關精神,要求各縣還未辦起教師進修學校的,應將原“五七紅專學校”改辦為教師進修學校,為培養和提高在職教師發揮作用。

改革重建成人大中專學校,發展職業技術教育。1978年以後,隨著工作重點的轉移,蘭州各大中廠礦企業單位相繼辦起各種類型的職工學校,著力提高職工的文化技術水平。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大都是各係統辦學,麵向本係統,招收具有初中畢業文化程度,2年以上工齡,年齡一般在35周歲以下的正式職工,學習年限一般為脫產學習三年,業餘學習的四年,成績合格發給畢業證書,國家承認其中專學曆。1980年,蘭州市建立了職工教育管理機構,市內多個省級廳局設立了職工教育工作機構,蘭州市在部分普通中學陸續試辦職業高中班。同時,省教育局製定了關於職工大學的審批辦法,省政府和中央有關部委首批批準5所職工大學:即蘭州化學工業公司職工大學,蘭州石油化工機械廠職工大學,鐵道部第一勘測設計院職工學院,蘭州通用機器廠職工大學和甘肅省建築工程局職工建築工程學院。1981年,省政府批轉省文教辦公室《關於加強我省職工教育的報告》,要求各級領導重視職工教育,從實際出發,切實辦好各種類型的職工學校。從1982年開始,蘭州市職工大學實行全省統一招生考試,對學生專業課程考試采取學校考試和省教育廳統一考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對職工大學的質量要求有了統一標準,也保證了職工大學的健康發展。為了進一步擴大職業技術教育,蘭州市政府決定加快中等教育結構改革步伐,大力發展城鄉職業技術教育。從1980年起,在部分普通中小學陸續試辦職業高中班。1985年製定了《蘭州市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實施意見》,確立了按需施教、注重實效、適度規模、積極發展的方針,確定重點辦好示範性完全職業技術學校,使職業技術教育從分散辦班向集中辦校過渡,從數量發展轉向質量和效益同步提高。到1990年,職業高中與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大體相當,中等教育結構也漸趨合理。

初步調整中小學布局。由於文化大革命期間提出的“上高中不出公社,上初中不出大隊,上小學不出生產隊”口號的影響,許多小學附設了初中班、社社辦高中,普通中學畸形發展,教育內部各類學校比例嚴重失調,教育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嚴重脫節。經過一段調查研究,省政府於1981年7月,依據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確定的“合理控製高中,整頓提高初中,加強充實小學,積極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調整原則,蘭州市進行了全市中小學教育的調整改革工作。為加快普及初等教育,各級政府著手建設標準化小學。1981後,蘭州市政府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普及小學教育若幹問題的決定》,從蘭州實際出發,遵循實事求是、注重質量、講求效益的原則,開展初等教育普及工作。到1989年,全市實現普及小學教育,城關區、安寧區實現普及初中教育。1990年,蘭州市政府把建設標準化小學列為實施義務教育的奠基工程,從辦學條件、教師隊伍、管理水準和教育質量等方麵提出標準化要求,至年底全市首批建成121所標準化小學,為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打下了物質基礎。

發揮企業優勢,辦好基礎教育。蘭州的企事業學校,是隨著城市工業的興起而逐步得到發展和提高的,它不僅推動著職業技術教育的大發展,而且成為普通教育方麵的重要力量。1980年,蘭州市教育局成立廠礦教育科,各大中型廠礦企業調整充實教育管理機構,加強企事業學校的教學業務管理。1986年,蘭州市政府製定了《關於加強廠礦企事業單位辦學的暫行規定》,進一步明確辦學的指導思想和任務,各單位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改善辦學條件,健全規章製度,提高師資素質,深化教學改革,取得顯著成效。蘭州化學工業公司第一中學、蘭州鐵路職工子弟第一中學等校參照企業管理經驗,加強教育設施建設,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加強學生素質教育,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在省內外產生一定影響。經不斷發展,廠礦企事業單位初步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基礎教育體係,成為全市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以上一係列調整、改革、整頓、重建工作,全市已基本形成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協調發展的教育格局,蘭州教育事業逐步走上全麵、健康發展的軌道,並取得顯著成就。據統計,到1990年,全市共有小學1352所,在校學生23萬人,普通中學205所,在校學生13萬人,中等專業(含中師)學校49所,在校學生2萬餘人,普通高等學校14所,在校學生近3萬人,成人高校、中等專業學校52所,就讀學生3萬餘人,遍布城鄉的各級各類學校為國家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提高全市人民的文化素質,改善了人口的文化結構,大大促進了城鄉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