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改舊立新探索新製 調整改造徘徊發展(1 / 3)

新中國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是新中國教育不斷探索、在徘徊中發展的時期。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轉變,教育發展的性質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1952年以前,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接辦和改造舊教育,有計劃有步驟地接收改造原有學校,恢複和發展人民教育事業。1953年,根據過渡時期總路線的精神,蘭州的各級各類教育以革命根據地辦教育的經驗為基礎,學習蘇聯經驗,進行教育改革,建立了統一的學校體製,並在繼續改革的同時,推動和促進各級各類學校穩步發展。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運動基本完成,教育方麵貫徹中央“加速發展,提高質量,全麵規劃,加強領導”的方針,各級各類教育有了較為顯著的發展。1957—1965年,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蘭州教育事業在社會主義教育方針指導下,緊緊圍繞教育的政治方向、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學製,進行了旨在適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需要的教育改革。在這期間,自1957年反右派鬥爭嚴重擴大化開始,“左”傾錯誤的發展使蘭州教育一度受到挫折;1960年,在“大躍進”及反對“右傾機會主義”的政治氛圍中,教育事業繼續遭受嚴重損害;1961到1963年,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和大中小學《工作條例》,注重控製教育規模,提高教育質量,協調教育內部各種關係,教育事業重新走上穩步發展的道路;1964到1965年,盡管以黨的八屆十中全會精神和毛澤東關於教育工作的談話為指導,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推行兩種教育製度,但同時進行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對“階級鬥爭”觀念的進一步強化,使蘭州教育受到越來越大的政治衝擊及負麵影響。

隨著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接管工作全麵展開。29日,蘭州市軍管會文教處召開各小學校長座談會,文教處副處長劉海聲代表軍管會對接管工作作了指示:接管就是要恢複、改造原有學校;國民黨在學校的各種反動組織必須停止活動,立即解散;政府對私立學校采取保護、鼓勵與輔助辦法;對回民小學本著民族平等的原則,尊重風俗習慣;廢除訓導製度。30日,蘭州市軍管會發布第一號通告,要求本著保護一切公私文化教育事業的方針,接管原有國立、省立及市立各級各類學校,辦理私立學校登記事宜,並提出接管的六項原則:各學校及圖書館、民教館等文教機關的公共財產、卷宗、表冊等必須切實保護,不使破壞損失;迅速建立學校新秩序,正式開學上課;國民黨的訓導製度和反動課程應即取消;各學校及文教機關內國民黨、三青團、青年黨等反動組織,應立即解散,停止活動,其負責人應自動向軍管會公安處登記;所有公立學校及圖書館、民教館等機關即應清查其全部財產,連同教職員工名冊呈報本會文教處,聽候派員點驗接管;所有私立學校即應依照規定向文教處辦理登記手續。遵照通告精神,軍管會文教處大、中、小學校接管組分頭接管城市、縣、鎮的各類學校。

1949年8月30日,蘭州市軍管會發布53號令接管蘭州大學。9月1日,軍代表辛安亭率大專院校接管組成員正式進駐蘭州大學,按照謹慎、客觀、穩步的方針,采取多種方式,宣傳共產黨的政策,進行政治思想教育。接管組通過組織歌詠隊、秧歌隊上街宣傳黨和人民政府的方針政策,舉行追悼被國民黨反對派殺害的進步師生,檢舉揭發特務罪行,開展與解放軍戰鬥英雄聯歡和歡送參軍同學等活動,擴大黨的影響。廣大師生的政治覺悟迅速提高,積極擁護人民政府接管學校,但也出現接管與反接管,進步與落後的較量。9月下旬,蘭大校園貼出名為《正義》的小報,用社論、漫畫影射攻擊軍代表和接管工作;還發生過阻擋運送支軍藥品汽車的事件,有人散布學生會選舉“不應以共產黨員和進步學生為標準”的言論,並發動簽名,企圖趕走當時設在蘭大的人民革命大學蘭州分校等。麵對這些情況,軍代表支持進步學生進行辯論,開展批評,團結教育廣大師生員工,為順利接管掃除了障礙。

接管組依靠廣大師生的支持,初步進行了校政改革。對原有的校長、教務主任、總務主任及其他有關人員作了必要的調整。組建了以辛安亭為主任委員,陸潤林、徐褐夫為主任委員,有教授、學生代表參加的校務委員會,並著手財產、圖書、設備等的清理登記工作。

同年9月2日,蘭州市軍管會接管西北師範學院。代院長李化方向軍管會移交了學院資產及被護校師生藏在水塔內的各項圖表、賬冊、檔案等。接管初期,由於學校負責人缺乏經驗,方法不當,引起一些師生的不滿,曾發生過學生包圍校慶宴會事件,要求代院長辭職。蘭州市軍管會派文教處處長辛安亭和省委宣傳部部長趙守攻前往調處。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事態基本平息。此後,在少數人煽動下,又有一些人提出共產黨員青年團員退出學校,反對上政治課,反對參加政治學習等要求,使學校秩序一度陷入混亂狀況。此後,西北教育部徐勁來西北師範學院協助工作,逐步穩定了學校秩序。

1951年4月,政務院任命徐勁為西北師範學院院長。此後,學院領導認真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整頓教育教學秩序,調整係科設置,開展理論學習,建立各科教學和學科研究指導組。在教學製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試方法等方麵作了一係列改革,並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爭取到李秉德、呂斯百等40多名教授和副教授來院任教。同時新建文科樓、理科樓、圖書館及師生宿舍、食堂等,添置教學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使學校麵貌大為改觀。

與此同時,蘭州市軍管會文教處大專院校接管組還分別接管了原國立獸醫學院和國立西北農業專科學校。獸醫學院院長盛彤笙積極配合軍代表,使接管工作進展比較順利。1950年,西北農業專科學校的畜牧科、牧草科和西北農業學院的畜牧獸醫係並入獸醫學院,次年改稱為西北畜牧獸醫學院,盛彤笙繼任院長,繼續為改革和發展畜牧獸醫教學、科研及畜牧業生產辛勤工作。

中等學校和小學接管組也分別開展接管工作。主要采取宣布接管、區別對待、逐步恢複、整頓改造等政策,先後接管了蘭州原省立、市立中等學校18所。接管公立學校的中心環節是任命校長,組建新的領導班子。1949年9月初,蘭州市軍管會接管了省立蘭州中學,劉海聲為接管組負責人,李成斌任校長;軍代表杜瑞蘭接管蘭州女子中學,並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蘭州師範學校被接管後,原校長李恭繼續留任。接管後的各中等學校,根據蘭州市軍管會《通告》精神和陝甘寧邊區政府《關於中等學校改革的指示》,成立校務委員會和經濟稽查委員會,改選學生會,改級任製為班主任製,逐步建立並恢複了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和民主生活製度。

對於小學的接管工作,大體進行了以下幾項改革:由小學所在地基層政府派員或原校選用進步教員替換不稱職的校長;成立機構,護校清產,建立新型師生關係;改革課程,取消黨義、公民、童訓、軍訓等課程;采用寒暑假集訓、在職學習、星期日講座等形式,培訓提高原有教師。

除接管上述各類公立學校外,為了保證黨和人民政府對教育的領導,對原有私立學校接管、接辦也勢在必行。蘭州市按照中央和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對各級各類私立學校采取有目的、分步驟的方法進行接管、接辦,以求避免新舊交替引起的混亂,以保證教育事業的恢複與發展。建國初期,蘭州的私立學校大體分三類:一是國民黨官員、工商業者、少數民族社團及社會人士舉辦的學校,有西北中學、誌果中學、蘭州商業學校等;二是教會學校,有蘭州私立培坤小學等;三是私塾,是民國期間改良後的啟蒙教育組織,為數很少,多在偏遠山區。解放後,這些私立學校原有財源斷絕,在經費困難、學生減少的情況下,由人民政府接辦,對學校的維持與發展十分必要。接管之前,依照省人民政府製定的方針,對私立學校一般采取“允許存在、積極維持、重點幫助、逐步改造”的原則加以改造,要求他們實行新民主主義的教育原則,執行人民政府的法令,采取人民政府或經審查合格的課程教材,校長及董事人選經人民政府批準並接受政府的領導,宗教性質的學校須遵行人民政府信教自由的法令,不強迫信教或參加宗教儀式。凡符合上述要求者,即可登記立案。

從1951年7月開始,按照西北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要求,蘭州市對私立學校進行登記、接辦。接辦的方針、步驟是:先接辦經費困難、難以維持的學校,後接辦普通私立學校;少數民族團體或民族上層人士興辦的學校暫緩接辦,酌予補助,自願交公者也可接辦,但須保持少數民族的特點。本著“有利於解決兒童上學”的原則,允許私塾存在,創造條件,逐步轉為民辦小學或並入公辦小學。接辦後,原有私立西北中學改為蘭州西北中學,隴右中學改為蘭州市第二初級中學,蘭山中學並入蘭州第一中學,興文中學並入誌果中學後改建為建國中學,後又改為蘭州第二中學,蘭州私立培坤小學改名為蘭州第一中學附屬小學。同時,蘭州市人民政府同意蘭州回民教育促進會的申請,接辦該會所屬的蘭州私立清華、尚德、崇德、明德四所小學為公辦小學。至1952年,接辦全市私立學校的任務基本完成。

為了加強對教育事業的領導和管理,推進原有學校的改造工作,各級政府都設立了教育行政管理機構,調整了各級各類學校的領導管理體製,確立了黨和政府對教育的統一領導,對原有學校教育製度的改革工作逐步展開。

學製是學校教育內部結構及其相互關係的反映,是對學校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及其銜接、轉換等的具體規定,對學校教育工作起著指導和約束的作用。

我國舊學製,基本模仿日本、美國的教育製度。建國後,隨著人民教育事業的建立和發展,舊學製的弊端越來越明顯。1951年10月,政務院頒發了《關於改革學製的決定》。新學製規定,所有學校都要向工農開門,把各種形式的幹部學校、補習學校、訓練辦班和工農速成學校放在重要地位;小學“四二製”改為“五年一貫製”;大學和專門學院的修業年限為3-5年,專科為2-3年。新學製頒布後,甘肅省及蘭州教育行政采取措施,落實學製改革的決定,開展工農識字教育,舉辦工農速成學校、業餘學校、各類幹部專修科、補習學校和中等技術學校等。小學五年一貫製的推行,由於師資、教材等條件準備不足,困難較大。於是,從1953年秋季起,停止推行五年一貫製,小學仍暫沿用四二製,分初、高兩級,初級四年,高級二年。由初小升高小,須經過入學考試。入學年齡,初小為7歲,高小為11歲。

高等教育體製的整頓與改革,從院係調整開始。1950年,中央教育部結合高校的接管、整頓與改造,學習引進蘇聯高等教育的經驗,陸續提出了院係調整的原則和意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有計劃、有重點的院係調整。蘭州高校的院係調整在上述背景下開始進行。同年2月,奉西北教育部命令,設在蘭州的西北農業專科學校撤銷,將其農田水利科並入蘭州大學,後又調整到西北農學院,畜牧獸醫科並入獸醫學院,農業經濟科並入蘭州大學。12月,原國立獸醫學院改名為西北獸醫學院,又將西北農學院的畜牧獸醫係並入,1951年冬擴充、改建為西北畜牧獸醫學院。8月,新成立西北民族學院,設語文係、政治係、軍政幹部訓練班和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