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台聯合國內地方電視台與境外中文電視媒體組成了“中國衛星電視長城平台”,該平台共由17個電視頻道組成。2004年10月1日,長城(北美)平台率先在美國開播。2005年2月1日,長城(亞洲)平台開播,11個中國電視頻道麵向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和韓國、越南、緬甸、泰國等亞洲國家播出。2006年8月28日,長城(歐洲)平台開播,14個中國電視頻道采用多種傳播方式,節目覆蓋全歐洲。2007年4月17日,長城(加拿大)平台在多倫多正式開播,9個中國電視頻道在加拿大落地播出。2008年2月22日,長城(拉美)平台在阿根廷開播,13個中國電視頻道以衛星直播方式,節目覆蓋整個拉美地區。長城平台的開播,是我國多個海外頻道聯手進入北美商業電視領域、參加國際新聞競爭的重大步驟。
2005年以後,中央電視台加快了電視國際傳播的發展步伐。同年,CCTV—4整頻道在世界各國和地區完成了50項落地項目,海外華語觀眾的覆蓋數超過了1000萬戶,CCTV—9整頻道落地的合作項目完成了75項,海外用戶數達到了4000萬戶。2007年1月,CCTV—4中文國際頻道實現了分地區(亞洲、美洲和歐洲)播出。2007年10月,西法頻道實現了分頻道播出。
2009年12月28日,中國網絡電視台正式開播。中國網絡電視台是中國國家網絡電視播出機構,致力於打造以視聽互動為核心、融網絡特色與電視特色於一體的全球化、多語種、多終端的網絡視頻公共服務平台,是提升我國新媒體國際傳播能力的重要舉措。
總體上看,目前中央電視台的電視國際傳播可以分為五個部分。一是電視國際頻道。二是長城衛星平台,其美洲、亞洲和歐洲三個平台的受眾合計超過了百萬戶。三是節目外銷,中央電視台通過國際營銷網絡每年銷售近10000部/集的專題片、電視劇、電影、紀錄片、綜藝節目。四是與境外電視媒體合作,中央電視台在重大事件的報道中先後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電視媒體進行過合作。五是新媒體業務,主要是網絡媒體和手機媒體的視頻節目。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中央電視台的電視國際傳播已經初步形成了多語種、多頻道、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電視對外傳播大格局。
(3)新華社加快建設世界性通訊社
新華社2005年提出,要加快建設更加強大的世界通訊社的步伐,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使新華社在亞太地區成為中國新聞和亞太新聞的權威報道者,在歐美地區成為中國新聞的主要報道者之一,使新華社的報道在更大範圍、以更大的力度進入西方國家主流社會。在本世紀頭20年重要戰略機遇期內,使新華社的對外報道能與中國的國際地位相適應,與世界性通訊社地位相適應,基本遏製與西方大通訊社在國際輿論競爭中“西強我弱”的發展態勢。
到2009年,新華社在國內外擁有150多個分支機構,其中在全國設有33個分社,在香港、墨西哥城、內羅畢、開羅和布魯塞爾設有亞太、拉美、非洲、中東、歐洲5個總分社,並在13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分社。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功能的新聞信息發布體係,每天24小時不間斷用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8種文字,向世界各地播發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網絡、手機短信等各類新聞和經濟信息產品。新華社多媒體數據庫已存儲2000多萬條文字信息、130萬張新聞圖片和圖表、3000小時音視頻新聞信息,成為中國媒體行業最大的多文種多媒體數據庫,也是世界上先進的多媒體數據庫。
新華網自2000年以來,依托新華社綜合優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單一媒體到多媒體、從單一語種到多語種、從有線傳輸到無線傳輸,從單一新聞發布到多方位拓展,組成了覆蓋全球的新聞信息采集網絡,實現了持續快速全麵發展。2009年,新華網已經發展成為由北京總網(擁有50多個頻道)、30多個地方頻道、10多家新華社子網站聯合組成的世界重要的新聞網站之一,記者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地方頻道分布全國31個省、區、市,每天以漢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阿拉伯語和日語7種語言,全天候不間斷地發布新聞信息,每日更新量近4500條。內容以新聞為主,分為要聞專區和新聞專區兩大板塊,包括國內、國際、財經、證券、體育、科技、IT、法製、社會、娛樂、教育、校園、讀書、汽車14個大新聞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