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國國際廣播電台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創辦於1941年12月3日,是中國向全世界廣播的國家廣播電台。其宗旨是“向世界介紹中國,向中國介紹世界,向世界報道世界,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目前使用61種語言向全世界廣播。截至2008年底,每天累計播出節目1520多個小時。2008年共收到來自世界161個國家和地區的聽眾來信、電子郵件等270餘萬件,遍布世界各地的聽眾組織已達3600多個。就使用語種、播出時數和聽眾來信數量而言,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際廣播電台之一。
2006年2月27日,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在海外開設的第一家調頻電台——肯尼亞內羅畢調頻台(CRI91.9FM)開播,開創了中國對外廣播在境外整頻率落地的先河。2006年11月19日,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開設的老撾萬象調頻台(FM93)開播,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老撾國家主席朱馬裏共同出席了開播儀式並啟動調頻台的開播。目前,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在境外共有46個整頻率調頻或中波台(海外分台),153家調頻/中波合作電台(其中119家調頻合作台,32家中波合作電台,2家窄帶播出電台)。落地節目每天累計播出總時數達724.5小時,除北京本部製作的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德語等30種外語、漢語普通話和4種漢語方言節目外,在北歐還合作製作芬蘭、瑞典、丹麥語節目。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從1999年10月開始製作並向全國傳送國際新聞電視節目。目前,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電視中心每天製作和傳送上星的電視節目已達5個多小時,用戶遍及全國100多個頻道、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數字付費頻道《環球奇觀》於2006年5月8日正式開播。《環球奇觀》以其獨特的視角向受眾24小時滾動播出各類國際資訊、掃描全球奇人奇事。
2010年8月,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開辦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視網絡台(China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Network簡稱CIBN)開播,這標誌著一個擁有61個傳播語種、全業務媒體形態和濃厚國際化特色的新媒體國際傳播平台的建設全麵啟動。中國國際廣播電視網絡台,是在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日益發展條件下,以多語種、多類型、多終端的形態麵向全球受眾傳播的國家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該台以《國際在線》這一全球語種最多的網絡平台為龍頭,全麵打造多語種的網站集群、在線廣播集群、網絡電視頻道以及移動服務終端。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主辦中文《世界新聞報》和38種外文報刊,讀者遍布世界各地。國際台還擁有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和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此外,從2007年起,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承辦的全球廣播孔子學院工作,自從開始以來,進展順利。
目前,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已經擁有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和新媒體傳播手段,包含了從傳統媒體到新興媒體的全部形態。一個結構齊全、配備合理、立足傳統、麵向未來的多媒體發展架構初具雛形。
3.中央電視台對外頻道
作為國家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在對外傳播中占有重要地拉。目前,中央電視台使用中、英、法、西班牙、阿拉伯、俄六種語言和粵語、閩南話等方言向國內外播出。中文國際頻道、英語新聞頻道、西班牙語國際頻道、法語國際頻道、阿拉伯語國際頻道、俄語國際頻道通過衛星傳送基本覆蓋全球,並在北美、歐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和中南美洲的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落地入戶,其中英語頻道和法語頻道分別在美國、古巴、智利、毛裏求斯等6個國家實現完整頻道落地,阿拉伯語頻道剛開播就在阿拉伯國家兩個各占50%收視率的衛星電視平台播出,進一步擴大中國電視媒體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