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二 漢陽江頭遇賊情(1 / 2)

這些大船瞧著外型窄而長,分著上下兩層,下頭是艙室,上頭有堂屋,上層陽光充足,空氣流暢,桌椅床鋪等物,井井有條,一應齊全。

這十六隻大船分出六隻來,四對小輩夫妻一家一隻,帶著貼身伺候的丫環婆子,另有一隻大船住著左家的清客西賓等人,閑時左維明與致德兄弟也帶著男丁們在那船上觀風景,說些閑話。

餘下的船上便是左府家將和其他下人,朱常泓手下的侍衛和太監等人一共也不過數十人,占了大半條船。

安排妥當,便揚帆起程,曉行夜住,沿途多少秋光,觀之不盡。

維明常與眾子婿在大船上賞景作詩,朱常泓這個大女婿卻是一聽念詩就要頭痛,便托詞躲在自己船上不出來,也纏著儀貞不讓她去別船上尋桓夫人和德貞他們,二人就躲在船艙之內,做些船上愛做之事,倒也自成一統無人管束。

卻說這一行船隊,浩浩蕩蕩,所經州縣各處,都有官員聞風出迎,維明盡皆一概不見,這般過了半月,到得漢陽江中,各船都歇下,準備用早餐。

維明致德正好在客船的樓層之上,便命人將四麵開窗,欣賞沿江景色。

用畢早飯,見江上風景正好,想到再有一兩日就到了家鄉,心情舒爽,便提筆寫下詞一首。

三位翰林與致德接過來傳看,永正朗聲而念。

“一幅輕軔,早曆遍青山千疊,凝眸處,煙波浩渺,水天一色。落日半竿帆影白,嵐光一片波紋碧。聽幾聲漁笛和歸詞,關情切,覷天際,鴻飛疾;聞古寺,鍾聲咽,對一樽美酒,滿江風月。半世功名頭尚黑,金章赤緩從茲絕。再休提騎馬客京華,歸心急!”

致德瞧了便問,“看這詞中意思,大哥是不願再入朝的了?”

維明微歎道,“此生便終老泉林罷了。”

三翰林卻是默然無語。

幾人在窗前坐著,卻聽櫓聲水聲作響,回頭一望,隻見江口搖進一隊船來。

大約有七八隻。那船不算太大,隻有他們所坐大船的三分之一,狹艄頭尖,一眼看去,船中坐的都是些男子。

每隻船內約有十七八人,穿的都是緊身布襖短打扮,頭上巾帽錯雜不一。

再看麵相,個個麵相不善,目光凶惡,無所顧忌地四麵瞧看。這些人年紀大都在三十到四十之間,沒有半個是老弱的。

再看那船浮在江麵,吃水甚輕,速度輕快。

顯然不像有沉重行李貨物的,分明都是空船裏頭坐著人。

維明看著看著,不由得皺了眉頭。

而後頭又有三隻近來,比前頭的船略大些,每一船上也有多人。但前後艙門緊閉,瞧不見裏頭情形。

那十一號船,搖擺著都傍著西岸,一字排開,正與自家船隊斜斜相對。

那些大漢們時刻在艙中出進,眼光都射定左府船中。這分明是來者不善!

維明不動聲色,仍然好整以暇地觀景,不多時船隊開始開船,維明借著觀景,眼角餘光觀察著這後來的船隊,果然是跟在自己船隊後頭,始終保持著不遠的距離。

維明便叫了一名船家過來,問後頭的水路都經過哪些地方,原來再行三十裏處,就是知名的險地,名為黑風峽的所在。

維明便命船隊停在江上,靠著岸邊。

船家十分不解,這才走了一小段路,這岸邊也不是什麼大城鎮,不是停船的地兒啊?

維明隻高聲道,“這裏風光甚好,正好與兒郎們一同把酒賞玩。”

船家隻得照辦,靠著岸停了船。

維明又讓家人去岸上買些烈酒回來。

致德和永正他們都十分不解,不知道維明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

卻見朱常泓自他們那條大船上過來,進了客艙,見了維明行個禮。

低聲問道,“嶽父,那後頭的船似乎有些不對勁兒。”

原來他們小兩口清早起來一推窗子,正好瞧見那裝滿了大漢的船隻,且還一直綴在船隊後頭,想必非奸即盜,而且粗粗一算,竟然有兩百多號人!

而自己這隊裏頭,青壯能打鬥者最多不過七八十人,何況還有許多老幼婦孺,還是在水上,真要是動起手來,必是慘烈十分!

正好船停在此處,儀貞想到自己老爹一向眼光毒,定然早有發現,便忙讓小泓哥過來問計。

朱常泓這一說,倒讓渾然不覺得危機降臨的致德等人嚇了一跳。

維明道,“你們莫要激動,露出端倪給那夥人。隻做不經意看風景,朝那邊望一下便知。”

要說這些兄弟兒女裏頭,各人倒都有些本事的,隻是身處亂世,這勇武機智上頭,倒還數著倒朱常泓和儀貞小兩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