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科學發展觀中的八大關係(11)(2 / 2)

(四)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家發展的根本指針

第一,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家發展的根本指針,必須堅定不移地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中國人民從近代以來屢遭外來侵略的悲慘經曆中得出的刻骨銘心的教訓。一個國家隻有首先自強,才能在世界上自立。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現代化事業長足進展。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仍然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標還需要進行長期艱苦奮鬥。我們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堅定不移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麵發展,不斷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繼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

第二,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家發展的根本指針,必須堅持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實現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是新世紀人類社會共同麵臨的重大問題,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前進的道路上麵臨著不少矛盾和問題。概括起來說,有兩大矛盾:一是不發達的經濟同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要靠科學發展;二是經濟社會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也要靠科學發展。科學發展的實質,就是要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和正義;就是要更加注重發展的人文內涵,更加注重發展的整體協調,更加注重發展的持久永續。堅持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著力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必須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著力解決製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必須促進城鄉經濟社會良性互動、共同發展,推進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和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的落實;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保持社會安定團結,努力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形成一整套有利於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節約能源資源的體製機製。

第三,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家發展的根本指針,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堅持以人為本,關鍵是要體現在實際行動上,落實到具體工作中。要繼續落實就業再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係,進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高度重視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困難問題,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發展;理順分配關係,整頓和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社會事業的支持力度,加快普及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加強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陣地建設,建立和完善疾病預防控製體係和醫療救治體係;采取切實管用的措施,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精心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懲處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第四,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家發展的根本指針,必須大力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鞏固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大團結。民族精神是維係民族團結、凝聚民族力量的精髓和血脈。在民族精神召喚下全體中華兒女的和衷共濟、團結奮鬥,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複興的力量源泉。我們要進一步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鞏固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來,促進國家發展目標的實現。

第五,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家發展的根本指針,必須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的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應該也隻能是一條和平發展的道路。我們既利用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有利時機實現自己的發展,又以自己的發展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我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創新來實現發展,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