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體現了我們黨在發展戰略、發展方向、發展模式上的與時俱進。文化工作的思路必須與時俱進,樹立新觀念、開創新思路,增強全局意識,牢固樹立服務中心、服務群眾的指導思想。服務中心、服務群眾,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服務中心,就是要始終堅持服從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從服務於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落實科學發展觀,最終要落實到發展上來,實現經濟社會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服務群眾,就是要在文化工作中體現執政為民的思想,始終牢記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以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為本。如果偏離了這個根本方向,不能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去謀發展、促發展,保障不了人民群眾的物質利益、政治和文化權益,那就談不上以人為本,談不上科學發展,談不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五、科學發展與安全發展
安全發展,是指把發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安全生產狀況持續改善、勞動者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切實保證的基礎上。實現安全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國安全生產形勢嚴峻,影響安全生產的矛盾和問題很多。必須堅持和依靠黨的領導,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真抓實幹,盡快實現我國安全生產狀況的進一步好轉。
實現安全發展,應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落實安全生產責任製,加強安全執法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煤炭等高危行業的安全生產,加強交通安全管理和職業危害治理,建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係,動員全社會支持和監督安全生產工作。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把安全生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進一步明確了安全生產的地位、作用、奮鬥目標、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為當前和“十一五”期間的安全生產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一)實現安全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促進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加強安全生產,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始終是安全發展的核心內容和基本任務。
實現安全發展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以人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為本;科學發展,首先要安全發展。發展應建立在合理利用人力資源、不斷改善安全狀況的基礎上,不能以損害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發展。因此,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高度重視、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
實現安全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與安全生產有著密切聯係:安全生產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規和完善的法治秩序;需要保障勞動者的安全權益,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需要建立安全誠信機製,營造“尊重生命、關注安全”的社會氛圍。隻有生命安全得到切實保障,才能調動和激發人們的創造活力與生活熱情;隻有使重特大事故得到遏製,大幅減少事故造成的創傷和震蕩,社會才能安定有序;隻有順應客觀規律,講求科學,有效防範事故,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因此,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必須抓好安全生產這個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重大問題。
(二)正確認識安全生產形勢,明確安全生產奮鬥目標
“十五”期間,黨和國家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頒布實施《安全生產法》和一係列法律法規;國務院作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改革調整國家安全生產監管體製,確立“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麵負責、群眾參與監督”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出台一係列經濟政策,加大安全投入;對人民群眾普遍關注、事故多發的行業和領域開展安全專項整治,依法嚴懲違法違規行為,有力地推動了安全生產工作。
但是,目前我國的安全生產形勢仍十分嚴峻,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遏製,煤礦等高危行業事故多發,事故總量過大。導致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既有客觀因素,更有主觀原因;既有曆史積累的問題,也有新出現的問題。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等密切相關。有關研究表明,在農業社會和工業化初期,生產傷亡事故較少;隨著工業化進程加快,事故呈快速上升趨勢;進入工業化後期,事故開始大幅下降,安全狀況明顯好轉。發達國家的安全生產大致都經曆過這樣一個過程。一般來說,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00—3000美元這個區間,是事故“易發期”。這一時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工業品產量迅速增加,交通運輸規模急劇擴大,企業增產超產的衝動強烈;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轉變,科學技術和生產力水平較低,安全生產基礎薄弱;農業人口向城市和工業大量轉移,但教育培訓相對滯後;加之安全法製不健全,監管機製不完善,一些地方和單位忽視安全、管理鬆懈,監管不紮實、執法不嚴格、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給安全生產帶來嚴峻挑戰。但“易發”並不必然等於“高發”、“多發”、“頻發”。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不僅有後發優勢,而且有政治和製度優勢。隻要我們堅持和依靠黨的領導,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成熟經驗,思路對頭,真抓實幹,就能盡快實現我國安全生產狀況的明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