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各級領導幹部的領導素質與能力,對全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科學發展觀的樹立和落實,可以促進黨及其領導幹部全麵提高領導素質和執政能力。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各級領導幹部的領導素質與能力,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科學發展觀的樹立和落實,有助於推動和促進黨的領導幹部全麵提高領導素質和執政能力,全麵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黨執政能力的不斷提高,同樣有助於不斷推進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麵。要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不斷增強黨的執政能力,並通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不斷推進科學發展觀的樹立和落實。執政能力的不斷提高,又可以推進科學發展觀的切實落實,不斷開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麵。要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不斷增強黨的執政能力,並通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不斷推進科學發展觀的樹立和落實。
四、科學發展觀與先進文化觀
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分析和把握世界範圍內經濟文化融合的新趨勢、西方文化滲透的新變化、群眾文化消費的新要求,樹立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文化觀。具體包括:適應開放不斷擴大、思想更加激蕩的新變化,樹立全新的文化安全觀;適應文化發展手段與目的相統一的新實踐,樹立全麵的文化價值觀;適應依靠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增強主流意識形態影響力的新要求,樹立科學的文化發展觀;適應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形勢,樹立正確的文化服務觀。
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統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指導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文化建設,首要的也是最緊迫的課題,是如何認識新形勢下的文化,如何用新視野看待文化的地位、職能、作用和發展途徑,也就是樹立怎樣的文化觀。我們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分析和把握世界範圍內經濟文化融合的新趨勢、西方文化滲透的新變化、群眾文化消費的新要求,樹立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文化觀。應從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要求出發,抵禦西方文化滲透,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要求出發,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鞏固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從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消費水平的要求出發,維護人民群眾的文化利益,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
(一)適應開放不斷擴大、思想更加激蕩的新變化,樹立全新的文化安全觀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統籌思考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國家文化安全更加成為擺在我們麵前的緊迫課題。文化是民族得以傳承、國家得以維係的精神支柱,是國家政權、社會製度得以建立和維護的重要基礎。文化安全是深層次的國家安全。
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各種思潮層出不窮,不同文化相互激蕩。在“發展機遇期”與“矛盾凸顯期”並存的現階段,思想文化滲透與反滲透的鬥爭尤為複雜,文化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顯。高度重視國家文化安全,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既有文化產業發展的要求,也有對外文化交流的意義,但從根本上講,是要在開放的環境中發展先進文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在當代中國,維護國家文化安全與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一致的。隻有鞏固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才能真正形成全國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礎,真正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
主流意識形態是國家穩定的保證,是文化安全的根本。在開放的條件下,各種思想觀念是在相互激蕩、相互碰撞和相互競爭中為人們所認識、所選擇的。我們應善於在思想觀念多樣化的形勢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任何國家、任何社會,不管其經濟和社會結構多麼複雜多樣,占統治地位的主流意識形態必然都是一元的。如果隻有多樣並存而沒有一元指導,主流意識形態得不到堅持,就必然導致整個社會的思想混亂和政局動蕩。蘇東劇變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樣化,人們的價值取向、道德觀念、文化生活也日趨多樣化。這種多樣化是社會進步的體現。然而,在承認和發展這種多樣化的同時,必須堅持指導思想與主導價值的一元化,重視確立和鞏固社會的共同理想信念,確立和鞏固國家的主導價值,確立和鞏固民族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