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科學發展觀中的八大關係(3)(1 / 3)

二是要堅持為民樹政績,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追求政績的根本目的。我們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追求什麼樣的政績,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還是為個人謀私利,是衡量領導幹部政績觀正確與否的試金石和分水嶺。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我們的政績是在帶領群眾艱苦奮鬥中幹出來的,離開了人民群眾這個主體,就不可能有什麼真正的政績。每個領導幹部都要忠實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人民謀利益,為人民創造政績。

三是要堅持用全麵、發展、實踐的觀點看待政績,把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曆史的檢驗作為評判政績的最終標準。用全麵的觀點看政績,就是既要看經濟指標,又要看社會指標、人文指標和環境指標;既要看城市變化,又要看農村發展;既要看當前的發展,又要看發展的可持續性;既要看經濟總量的增長,又要看人民群眾得到的實惠;既要看經濟發展,又要看社會穩定;既要看“顯績”,又要看“潛績”;既要看主觀努力,也要看客觀條件。用發展的觀點看政績,就是要把創造政績作為一個過程,充分認識到現在的政績是以往政績的發展和日後政績的基礎;充分認識到政績是在發展中創造的,必須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取得新的業績,推動事業向前發展;充分認識到那種“隻求本屆有政績,不給下屆留財富”和“一個人的政績,幾代人的包袱”的做法,不是政績,而是敗績。用實踐的觀點看政績,就是重實幹、辦實事、求實效,多幹有利於發展的事,多幹群眾受益的事,多幹打基礎的事,多幹長遠起作用的事。說到底,我們創造的各項政績,一定要看人民擁護不擁護、讚成不讚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一定要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曆史的檢驗。

四是要堅持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形成正確的政績導向。要幹出真正的政績,必須把實幹精神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都要符合國情、省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摸清本地區本部門的發展基礎、優勢條件和製約因素,揚長避短,因地製宜,走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路子。那些好高騖遠、盲目攀比、標新立異、急功近利的做法,有嘩眾取寵之心,無實事求是之意,與正確的政績觀背道而馳,必須堅決予以反對。對那些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真正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同誌,對那些為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的潛在政績,要格外看重,格外留意。要通過推進和深化改革,抓緊建立和完善政績的評價標準、考核製度與獎懲製度,形成促使廣大幹部肯幹事、會幹事、幹好事的政績導向。

三、科學發展觀與執政能力建設

提高全黨運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我國經濟社會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麵,一定要把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科學發展觀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科學發展觀為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學發展觀為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方法。

(一)科學發展觀蘊含執政理念

執政理念係指執政主體對其執政活動的理性認識和價值取向,是執政活動的理論指導和執政能力的思想基礎。對一般執政黨而言,沒有明晰、確定的執政理念,其執政活動隻能是盲目的、隨意的,其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也將難以提高;對中國共產黨來說,沒有先進的能體現時代精神的執政理念,其執政活動將會背離社會發展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偏離時代前進的方向,最終損害執政能力,危及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科學發展觀盡管不是專門針對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而提出的,但它蘊含了一係列體現時代精神、有助於提高執政能力的執政理念。

一是執政為民的理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是共產黨執政的本質,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與其他政黨執政的根本區別。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以人為本,就是以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以人為本,蘊含了執政為民的理念,體現了黨的根本宗旨和共產黨執政的最基本規律。

二是執政興國的理念。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共產黨執政的責任和使命就是要推動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本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隻有集中力量,全麵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以較短的時間和較小的代價實現跨越式發展,才能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科學發展觀就是基於這樣的曆史背景而提出來的。正因為如此,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要抓住和用好戰略機遇期,實現經濟和社會快速全麵的發展。事實上,要在今後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也必須保持一個比較高的發展速度。因此,科學發展觀是一種興國之策、強國之路,蘊含了執政興國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