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曠課、逃課是一種不良行為
案例舉要
某校中學生高×,在班裏是德、智、體全麵發展的“三好學生”,他愛好廣泛,尤其擅長畫山水畫。可是,最近一段時間,他常常曠課。即使來到學校,也是嗬欠連天。上晚自習時,他經常借口家裏有事,不是不來就是提前回家。老師多次耐心說服,高×依然我行我素。期中考試時,一向名列榜首的“狀元”,竟然拖了班裏的後腿。
對高×的表現極為痛心的老師馬上與他父母聯係,耐心詢問,高×才道出了實情:原來,他結識了社會上一位小有成就的“流浪畫家”,倆人誌趣相投,常在一起切磋畫藝,時間一長,影響了高×的學習。老師和父母為高×認真地分析了過於迷戀繪畫而影響學習的害處,告訴他,現在正是為未來學習其他專業知識打基礎的階段,基礎不紮實,掌握其他專業技能勢必受影響。高×聽了,也覺得自己錯了,表示要痛改前非,合理地安排課堂學習和業餘愛好的時間,處理好學習與休息、放鬆的關係,不再曠課,好好學習。
由案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已經明確規定,曠課是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為。
中學生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期,同學們應該以學習為主。當然可以有一定的課餘活動,以放鬆神經、鍛煉身體,但是上課時間就要遵守紀律好好學習。
同學們還要正確處理好課內與課外的關係。課堂上要集中精力,全神貫注,一門心思撲在學習上;課外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回到家裏要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看電視、玩遊戲都必須有節製,不能著迷,更不能像高×那樣因為業餘愛好而曠課。隻有正確地處理好課堂學習與業餘愛好的關係,未成年人朋友才能夠既搞好學習,又不會變成書呆子,既能全麵發展,又不耽誤必要的功課。
如何預防未成年學生曠課行為預防未成年學生的曠課行為,應從以下幾點做起:①家長與老師要改進教育方法,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與未成年人保持良好關係,關心和愛護他們,讓他們適應學習生活。
②要強調早期預防。一般而言,未成年人逃課是有預兆的,如學習成績明顯下降,行為舉止異常,心情易變,缺乏主動性的學習態度,生活習慣不正常等。因此,父母和老師要重視有關曠課的跡象,進行早期預防。
③學校必須與家庭密切配合,使家長了解子女的學習生活。學校老師之間應通力合作,關心、幫助曠課學生,使他們感到學校和班集體的溫暖。
二、故意毀壞公私財物也是不良行為
案例舉要
石××從小受家庭的嬌慣,養成了粗暴、任性的不良習慣。父母為了滿足他,常常對他所做的一些“出格”事不加幹預。有一次,他因為賭氣把爸爸的相框摔碎了,父母不但不怪他,還變著法哄他說:“××的手長眼睛,把早該扔掉的相框摔了。”受到父母的縱容、鼓勵,石××就經常以破壞性的舉動來發泄不滿或從中取樂。上中學了,石××在同學們的眼中簡直是個小霸王。誰要惹得他不高興,誰就要吃虧倒黴。他隻要覺得哪位同學礙眼,就故意損毀對方的心愛之物來報複。有一次,他看到同桌買了一個多功能的“文曲星”,他要借來玩玩,對方不肯,他抓過來給摔個粉碎。老師知道後嚴厲批評了他,要石××必須賠償同學的損失。心懷不滿的石××竟在值日時拿起拖把打碎了班上的黑板。這事被校長發現,石××不僅得賠償損失,還被校教務處給以嚴重警告處分。
由案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故意毀壞財物是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為。故意毀壞他人財物,是一種損人利己的不良行為。中學生行為守則裏麵有規定,要愛護公共財物。黑板是學校的公共財產,同學們應該像愛護自己的東西一樣愛護它,不能隨便加以損毀。像石成金那樣,喜歡作弄人,搞惡作劇,故意毀壞公物的同學,一定要注意克製,不要放縱自己,這樣下去太危險了,隨時都可能對他人、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如何防範學生毀壞公私財物
學生毀壞公私財物是違法行為,家長和老師要從以下幾方麵對學生采取預防措施:①對學生進行法製教育。告訴未成年學生,公私財產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任何人都不得隨意侵占,危害,否則,要受法律嚴懲。
②教給學生愛護公私財產。公私財產來之不易,同學們要愛護它們,不毀壞別人的私有財產,不破壞學校的公有財產,做一個文明的學生。
③家庭學校聯合教育,防範學生毀壞公私財物。不僅教師要講,在家庭裏,家長也要教育孩子愛護他人公私財產,不毀壞他人公私財產。學校家庭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防範學生毀壞公私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