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的故事(1 / 3)

莽莽昆侖,氣勢碲礴,萬仞聳立,直插雲霄。

茫茫昆侖,高寒清幽,銀裝素裹,廣漠無邊。

山巒疊疊,青雲淡淡,白霧藹藹,仙鶴幽幽。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這是*著名詩詞《昆侖》中的傳世絕句。

莽莽昆侖,氣吞萬裏,以無比磅礴的氣勢,撐起了雄渾的青藏高原,成為世界的第三極。它氣象萬千,畫圖難措。其間山川縱橫,雪峰連綿;漫漫冰川下,激流奔騰;雲霧繚繞處,飛瀑甘泉;珍禽時鳴於深澗,異獸出沒於幽洞;物華天寶,鍾靈毓秀,蘊藏著無盡的壯美、富饒和神秘。從遠古始,昆侖山亦成為中華各民族同心向往的聖地。從它那渾沌博大的身軀中煥發出的精神力量,經五千年的涵養積聚,終成為泱泱中華文化的源頭。並生化為惠風甘露,從青藏高原浩蕩而下,吹遍大河上下、大江南北、神州華夏。

昆侖山東西長2500公裏,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裏,西窄東寬總麵積達50多萬平方公裏。離昆侖山口不遠的東西兩側,海拔6000多米的玉虛峰和玉仙峰亭亭玉立,終年銀裝素裹,雲霧繚繞,形成舉世罕見的昆侖六月飛雪奇觀。孕育出無數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譜寫了萬千感天動地的壯麗詩篇。

昆侖山曾以“帝之下都、百神之所在”流傳於世。相關昆侖山的神話膾炙人口、傳遍天下。如女媧補天、共工觸山、嫦娥奔月、赤鬆行雨、蟠桃盛會、後羿射日、白蛇盜草、精衛填海和薑太公修煉五行大道等。這些故事的特點是雄渾博大,以天地為場景,視萬物為雛形。因此,獨具特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玉虛峰,是一座海拔6500多米的雪山冰峰,峰頂高聳巍峨,山體通坡凍封雪裹,山腰白雲繚繞,看上去猶如一位銀裝素裹,婷婷玉立的女子,昂然挺立在群山之上。玉虛峰相傳為玉皇大帝的妹妹玉虛神女居住的地方。傳說,當年玉皇大帝見昆侖山雄偉高大,氣勢軒昂,景象萬千,且離天庭很近,便在昆侖山頂修建了一座軒轅行宮。玉帝的妹妹玉虛得知後,很不服氣,說玉帝霸占的地方太多了

,不僅占了天上,還要把地上的好地方也據為已有。玉帝沒有辦法,隻好把其中的一座山峰讓給了玉虛。玉虛便在這座山峰上為自己修築一座冰清玉潔、俏麗奇美的行宮,而且經常帶著眾姐妹到此遊玩,所以,這座山峰就叫玉虛峰。

在古老中國的神話體係中,神話昆侖山是東方的“奧林匹斯山”,是眾神的樂園。《山海經》記載道:“南望昆侖,其光熊熊,其氣魄魄。”

這些神靈中,黃帝是昆侖神話中最大的天神,他本來長著四張臉,可以同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後來他又衍生出一張臉,在他的周圍還有四位天帝幫他分別管理著東西南北四方。與昆侖山密切相關的另一位悲劇英雄就是聲名顯赫的共工。共工有不同凡俗的奇特長相,蛇一樣的身軀上長著人臉紅發,他是一個凶狠的水神。

在與統治者的鬥爭中共工被打敗,於是怒氣衝天的他一頭把一座圓圓的大山攔腰撞斷,人們就把這座不圓了的山叫做“不周山”。共工怒觸不周山是昆侖神話中富有激情的故事之一。

但對後世影響最大的要數王母娘娘的原型——西王母。

相傳,西王母是遠古時期統治青藏高原的一位女王。她世世傳襲,威儀非凡,八方敬仰。就連提倡清靜無為的大哲學家老子,也曾感歎地說:‘萬民皆付(服)西王母‘。可見西王母在當時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崇高。

據考證,距今3000-5000多年前,存在過一個牧業國度——西王母國,西王母古國當時的“國都”就在青海湖西畔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一帶。疆域包括今天青藏高原昆侖、祁連兩大山脈相夾的廣闊地帶,青海湖環湖草原、柴達木盆地是其最為富庶的中心區域。她的宮闕就建在昆侖山中,非常的富麗堂皇。《古今圖書集成》載:“西王母所居宮闕,在龜山春山西那之都,昆侖之圃,閬風之苑。有城千裏,玉樓十二,瓊華之闕,光碧之堂,九層元室,紫翠丹房;左帶瑤池,右環翠水。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濤萬丈,非飆車羽輪,不可到也”。漢代學者東方朔在其所著《海內十洲記》中寫到西王母的宮闕“其一角有積金為天墉城,麵方千裏。其北戶山承淵山,又有墉城金台玉樓;相鮮如流,精闕之光,碧玉之堂,瓊華之室,紫翠丹房,錦雲燭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