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做好城市文化經營和品牌經營文章,促進文化城市向經濟城市的轉變。經濟與文化本質上是共生互動的關係,高品位的城市文化將為城市經濟及各個方麵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一個城市的文化是這個城市的靈魂,一個充滿文化魅力的城市,不但能極大地促進市民整體素質的提高,而且能極大地帶動城市經濟乃至區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當前,我國的城市建設中正潛伏著形式主義、功利主義等文化危機的現象,一些城市不顧曆史文脈和特色,一味貪大求洋,從草坪熱到移植大樹熱、從廣場熱到景觀大道熱,城市文化在舊城改造中逐漸喪失。如曆史上比較著名的“江南六鎮”,原存的江南特色正在漸漸失去,已經引起了專家學者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如何保護和開發曆史文化名城,提升武威城市的文化品位,已成為當務之急。要確立“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曆史、尊重文化”的理念,突出涼州文化特色,堅持曆史文化名城特色與現代化風貌和諧統一,著力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要加快曆史風貌區保護建設進度,盡快形成以塔(羅什寺塔)、樓(古鍾樓)、廟(文廟)、門(南城門)、台(雷台)為核心,以文化廣場、大什字、步行商業街、成片黃土民居為烘托的涼州古城特色環境。要大力創新文化載體,建設和完善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影劇院、體育場館等現代化文化係統,發展若幹功能齊全、布局合理、具有區域影響的文化功能區,構建現代化大城市景觀體係,展示現代化城市的文化風貌,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要加快旅遊資源整合,精心打造以文廟、雷台、百塔寺等旅遊景點為主,以優秀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為主幹,體現武威文化內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遊精品,打響文化風情旅遊、休閑度假旅遊、商貿旅遊、生態旅遊、紅色旅遊區五張品牌,真正把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旅遊產業發展優勢。要通過弘揚城市文化,加快塑造城市形象,大力鍛造城市品牌,切實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凝聚力。要借鑒企業形象識別係統的理論和實踐,把城市的功能、特點、曆史沿革、民族傳統、地方特色、時代精神有機結合起來,精心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要通過報刊、雜誌、電視、廣播、網絡以及參加節會、招商引資等媒介平台,全方位展示城市形象,積極開展城市營銷。
三、堅持科學發展觀,推進城市建設管理從“單要素聚合型”向“經濟社會生態和諧型”轉變
城市是經濟結構的製高點,是金融、信息和其它專業機構的集散地,是第三產業的主要市場和新型產業的創新發明地。為此,必須統籌經濟、社會、生態三大要素,促進協調發展。
(一)著力培育主導產業,建立支撐城市發展的基礎。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凸現在於以優勢產業為載體的城市功能的發揮。根據武威城市的自然資源稟賦、經濟社會文化的曆史和現實以及在全省產業布局中的地位,把食品工業、能源工業、生化醫藥工業、現代服務業和旅遊業五大特色產業作為支撐城市發展的主導產業來著力培育壯大。首先,要大力發展食品工業。食品工業不僅是武威市主要的經濟增長點,也是城市發展長遠而重要的支撐產業。要以中國西部(武威·黃羊)食品工業城、城東生態工業區為核心版塊,發揮深加工優勢,使食品工業朝著優化結構、延伸產業鏈、增加品種、提高質量、改善管理、開拓市場的方向發展,走食品原料基地化、食品生產規模化、技術裝備現代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的路子。其次,要大力發展能源工業。形成熱電、火電、水電、風電相互配套、相互補充的能源工業格局。要加快紅沙崗、大灘等煤炭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加快建設2×30萬千瓦熱電廠,大通河、西營河、雜木河水資源開發利用,鬆山灘、黃花灘、紅沙崗風能發電等項目,大力開發生物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壯大能源工業基礎,提高能源的供給保障能力,並以此推動工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第三,要加快發展生化工業和現代醫藥業。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應用,重點抓好高效節能和環保技術等領域項目的攻關,逐步形成以玉米澱粉生化製品為主的產業集群,壯大天祝藏醫藥,天馬、紅牛獸藥和甘肅藥物堿廠、泰康、普安公司特種製藥規模,使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第四,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著重發展商流業、房地產、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和信息、社區等新興服務業,提高服務水平和技術含量,促進服務業行業結構的優化。商流業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建成幾個較大的專業批發市場和商貿中心,大力發展物流企業集團和物流集散區,形成批發零售配套、高中低檔結構合理、功能完善、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新型市場體係,構建網絡型、多業態、多功能的現代化商業平台,發揮武威作為地區商品集散中心的功能;房地產業要打造“最佳人居環境”品牌,以更多地吸引區域外居民為目標,建設一批布局合理、環境優美、結構多樣、質量較高、功能齊全、物業管理優良、配套服務健全的住宅小區,拉動建築業、建材業等相關產業發展;金融業要大力培育發展金融市場,重點扶持多層次的投融資體係建設,不斷強化金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信息產業要按照“超前發展,健全網絡,提高效率”的原則,積極推進企業、農村和社會公共領域的信息化網絡建設,以信息化加速工業化、城市化、產業化和市場化的進程,構建“數字武威”,縮小與經濟發達地區的“數字鴻溝”;社區、家政、餐飲等其它服務業要靈活運用國家、省市關於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製經濟、全民創業的政策措施,不斷提高發展層次,積極拓展服務內容和服務領域,壯大發展規模,成為吸納城鎮就業的主力軍。第五,要加快發展旅遊業。旅遊業是現代的“朝陽”產業,武威發展旅遊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05年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要在打響“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葡萄酒的故鄉、西藏歸屬祖國的曆史見證地、世界白犛牛唯一產地”這四張“金”字招牌的基礎上,把曆史文化景點和自然休閑景點緊密結合起來,打造以沙產業觀光、綠色農業觀光以及沙漠越野、跳傘、滑翔、狩獵等為內容的特色旅遊休閑項目,並使市區周圍的景點與古浪香林寺、昌嶺山,天祝烏鞘嶺、小三峽等自然景點連接起來,組建旅遊集團,不斷拓展旅遊發展內涵,充分發揮“吃、住、行、遊、購、娛”的產業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