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傷部位由於血管收縮,使皮膚蒼白、發涼、發硬、麻木,時間長了逐漸失去感覺,嚴重的局部皮膚組織壞死。凍傷一般分為四度:一度凍傷:為皮膚淺層凍傷。局部有紅斑、微腫,數天內消退,一周左右恢複。表皮脫落後不留瘢痕。但患處禦寒能力不及正常皮膚,再遇寒冷容易複發。
二度凍傷:皮膚明顯紅腫,凍傷部位起水泡(類似淺Ⅱ度燒傷),泡內為血漿樣滲液,滲液幹固後結黑色痂皮。如不發生感染,兩周左右自行愈合,僅留輕微瘢痕。
三度凍傷:為全層皮膚凍傷。有時有皮下組織損害。不起水泡,凍傷約在3天~10天後結成壞死的痂皮,呈黑褐色,感覺消失。壞死組織脫落後,下麵呈肉芽創麵,愈合慢、留瘢痕。
四度凍傷:為最嚴重的凍傷。皮膚、軟組織和骨骼都有壞死。在凍傷後10天~20天內壞死組織與健康組織分界明顯。壞死組織自行脫落需兩個月,愈合慢。由於水腫、血栓及繼發感染,常發生濕性壞疽、壞血症等。全身受凍後,可產生凍傷性休克。醫學上把全身凍傷,叫做“凍僵”,這是凍傷的最嚴重情況,應高度重視,否則危及生命。
學生的凍傷,以一、二度凍傷居多。
(二)救護措施
①如因全身凍傷而休克,應及時搶救。有條件時應輸液;昏迷窒息者,應進行人工呼吸。
②局部凍傷,首先是要對凍傷部位複溫。簡單的辦法可用熱手對凍傷處加溫,以促進血液循環,到皮膚顏色恢複正常為止。如手指或手背凍傷,可放到腋窩處取暖。未複溫前不要活動手指,以免增加傷害。
③對肢體凍傷的複溫,可將凍肢放進25℃左右的溫水中,斷續添加熱水,在一小時內使水逐漸加溫到37℃。用於茄秧或幹辣椒秧煮水熏洗凍傷處,效果更好。
④複溫後,凍傷部位如有水泡,可用注射器將其抽幹或用消過毒的剪刀剪開,塗以凍瘡軟膏並行無菌包紮。
⑤如凍傷已潰破或感染,可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溫熱泡洗後,塗以龍膽紫藥水,再用凍瘡軟膏外敷。
⑥凍傷部位忌用火烤和損傷皮膚的其他方法複溫,以免增加感染機會。手套、襪子、衣服和皮膚凍結在一起時,切不可強行脫下,可一同浸入溫熱水中解凍後再脫。
⑦為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可用中藥當歸15克、紅花10克、附子3克、桂枝10克、牛膝10克,煎水口服。同時口服維生素C和B1。
⑧凍僵後果嚴重者,應緊急送醫院處理。
(三)預防
①學生在寒冷季節應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抗寒能力。注意身體保暖,衣服、鞋、襪要幹燥寬鬆。
②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多吃些含高蛋白和脂肪的食物。
③寒冷季節避免在室外長時間站立,應經常活動四肢。暴露的皮膚應擦些油脂。有凍傷史者,應保護好易發部位。
四、顱腦外傷
(一)顱腦外傷的種類
學生從高處墜落,或在交通事故以及勞動中,顱腦外傷是比較常見的,一般傷情複雜,僅介紹如下幾種:1.頭皮損傷多為直接暴力打擊所致。可出現頭皮裂傷、頭皮血腫、頭皮撕脫傷等。
(1)頭皮裂傷,由於頭皮血管非常豐富,皮下組織致密,一旦頭皮裂傷,不論傷口大小,都會出血很多,傷口也不易自行閉合。如止血不徹底形成血腫後,將增加感染的機會。較大的頭皮裂傷如不及時救護,可出現失血性休克。救護措施是迅速止血,一般用消毒繃帶壓迫包紮或用消毒紗布蓋在傷口上,用指尖壓迫創緣可控製出血。爭取6小時內,送醫院清創縫合。
(2)頭皮血腫,頭皮表麵未破裂,由於皮下血管破裂血流至皮下,出現頭皮血腫。因纖維組織的限製,出血局限在一定範圍,血腫不易擴散,比較硬,邊界清楚,中央突起。小血腫不必特殊處理,早期可用繃帶壓迫和冷敷,以減輕疼痛,控製發展。24小時後可熱敷,促進吸收。數天後可自行消失。如血腫較大,難於吸收,應穿刺將積血抽出,加壓包紮,以防止再滲血。如血腫已感染並出現膿腫,應切開引流。
(3)頭皮撕脫傷,如女學生辮子被機器絞入,撕脫皮膚可造成頭皮撕脫傷。頭皮撕脫傷往往較頭皮裂傷範圍大,易出現肌肉缺損。傷者疼痛難忍、出血。救護的重點是止血、止痛和防止出現休克。對小的撕脫傷應立即清創傷口後縫合加壓包紮止血。因頭皮血管豐富,一般愈合效果好。嚴重撕脫傷,應加壓包紮後送醫院處理。
2.顱腦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