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E大調(4)(1 / 3)

4.愛學生就是要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在兒童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多年以來,學生的創新能力被傳統的教育鎖閉起來了,嚴重影響和製約了學生創新意識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愛學生就是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班主任要對學生新奇的、富有創新的想象給予支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視角中發現問題,提出見解,不輕易否定學生的“奇談怪論”,善待學生的“標新立異”,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做,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班主任工作中,愛是喚醒學生的心靈力量,愛的力量是巨大的。學校教育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特別需要班主任和其他教師傾注更多的愛,這樣學生才能在良好的環境中學會信任和尊重師長和他人,才能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圓夢的空間

古人雲:“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則須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爭論的起點,有了“疑”且又能獨立思考,敢於堅持自己的意見,才有了敢於爭論的思想基礎。

在學習《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時,讓學生劃出表現董存瑞無所畏懼的獻身精神的句子,有位學生提出異議:董存瑞為什麼一定要舍身去炸暗堡呢?我認為不應該采用用自己的身體來頂住橋頂的方法去炸暗堡,這樣雖然暗堡炸掉了,但是犧牲了他年輕而又寶貴的生命,要知道當時的董存瑞叔叔才19歲,這是多麼可惜啊!經他這麼一提,同學們在下麵開始竊竊私語,同學們的意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認為是為了完成這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是值得的,有的認為不值得這樣做。像這樣的疑問應該說都頗有分量的,說明學生開始動腦筋了。於是,我馬上請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可以同桌討論,也可以小組合作。在學生的交流中,有的認為當時董存瑞可以解下自己的皮帶,再借用皮帶把炸藥包拴在橋欄上,這樣不僅可以把暗堡炸掉,更重要的是自己沒有生命危險。有的同學說:“我覺得董存瑞太不會動腦筋了,其實當時他可以把手中的槍改裝一下,做成一個鉤子,再用鉤子鉤住橋欄,然後讓炸藥包掛在槍上,這樣不是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炸掉了暗堡嗎?”有的女生認為,董存瑞叔叔如果能夠把身上的外套脫下來撕成幾條,再把它們一條一條接起來,最後把炸藥包係住,用力甩到橋上,也就沒有生命危險了。還有的提出,可以把刺刀插在石頭縫裏,這樣隻要把炸藥包套在槍柄上,不是更加簡單嗎?課堂上,我聽著同學們的分析、爭論,便做了相應的誘導,其目的是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促進學生形成創新人格。

國家新的課程標準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提出了這樣的建議:“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為我們語文教學的改革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在語文教學中,要想真正地、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學思想,教師必須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使學生有主動求知的欲望,有積極探索的精神,有創新行為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個性得到真正的張揚。

薩特說:“閱讀就是自由的夢。”這就是告訴我們閱讀就是一種生命活動,是一種自由、智慧的生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在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的同時,要堅持語文問題答案的多元化,不以問題的“標準答案”為唯一,讓答案的空間有所擴大。同時,在課堂上,盡可能圓孩子一個自由的夢——盡量多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空間,用問題激發學生思考,用自主、合作、探究來激發學生體驗。有空間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自由,有了自由才有學生自己的真情感悟。